进入论坛据预测,到2010年,我国汽车市场需求量将为800万~900万辆,也就是说,届时我国汽车的过剩产能将达到600万~700万辆。
自主品牌多基地运作的产能冲动再现,上海汽车自主品牌临港基地上月正式落成并投产,产能过剩的警钟再响。
上海汽车的产能账
临港工厂是上海汽车在上海设立的首个自主品牌生产基地,上海汽车另外两大自主品牌生产基地均在江苏:江苏仪征和江苏南京。“按照规划,临港工厂可生产2个平台共计6种车型。”上海汽车临港工厂厂长黄建英向理财周报记者表示:“目前,临港工厂每小时可生产27辆轿车。预计10月份新增一条开卷落料线后,产能将进一步提升。明年一期预计能达到规划产能,即三班年产15万辆。”据记者了解,该项目总投资预计为29亿元,总占地面积是120.71万平方米,一期占地面积67.85万平方米。
上海汽车执行副总裁陈志鑫向理财周报记者透露,2009年下半年临港基地除了目前的主力产品荣威550之外,还将投产一款MG名爵的新产品,“这是我们专门为MG名爵品牌研发的,将放在临港基地投产。”而作为名爵大本营的南京基地,明年年底也将投产一款荣威品牌的A级车。这样的“交叉生产”正印证了陈志鑫的表述,不以品牌,而是以产品平台完成各个基地的分工,最终实现上海汽车自主品牌的全盘统一规划。包括名爵的英国长桥工厂也在这个计划中,“今年我们的计划是在英国产销500辆名爵TF,目前已经完成了300多辆,完成目标的问题不大。”
陈志鑫坦承,这样的分工也是为了更好地利用现有的产能。“南京目前基本设计产能为年产10万辆,今后将进一步优化油漆车间、车身车间,明年可能会达到15万辆的规划产能。而仪征年产能约为5万辆。临港规划年产能为15万辆,现在预计是10万辆至11万辆,实现15万辆还有一个过程。”
陈志鑫为记者算了上海汽车目前的“产能账”,不到30万辆的产能中,一些同平台的车型还分散在不同基地间生产,并未实现产能的最优配置和利用。按照上汽此前的规划,2007年至2010年,上汽荣威将推出中高级轿车、RV车、中级车、紧凑型等5个平台超过30款车型。
“上海汽车自主品牌荣威此前一直在上汽位于江苏仪征的工厂生产。但是,随着仪征工厂作为上汽双龙生产基地的规划出台,以及荣威550的加入、荣威750产销量的提升,仪征工厂产能出现瓶颈。”上海汽车乘用车公司总经理王晓秋向理财周报记者表示,上海汽车乘用车公司产能扩张是必然的选择。
自主品牌产能过剩的警钟
曾有权威统计称,到2010年,国内14家主流汽车企业的产销目标之和,有望达到1582万辆。而目前高呼产能翻番的主要是高举自主品牌大旗的大集团们。早在“十一五”初期,一汽、上汽和东风等汽车企业就纷纷发表类似宣言。按照规划,在“十一五”期间,一汽要实现总体产销200万辆,市场占有率达到20%,销售收入2200亿元,其中自主品牌实现产销100万辆。
“上汽股份的‘十一五’规划共有三个目标:第一,汽车产量翻番,达到200万辆;第二,自主品牌车达到60万辆,且应充分考虑节能因素;第三,国际金融(贸易)达50亿美元,其中出口占15亿美元。”上汽集团董事长胡茂元曾这样描述上汽的宏伟蓝图。
两大汽车集团都摩拳擦掌,东风和长安自然也不甘落后。按照东风汽车公司的“十一五”规划,到2010年,东风乘用车销量提升到135万辆,商用车销量提升为45万辆。而长安汽车集团总裁徐留平也曾在集团第二届科技大会上信誓旦旦地表示,“2010年,我们自主品牌轿车的产销要达到60万辆,如果加上一系列合作产品,总量则要超过200万辆。”
有着相同想法的还有奇瑞和吉利。崇尚“多生孩子打群架”的奇瑞,目前的各个战略,包括产品战略、出口战略、融资战略都是围绕尽快做大产能这一点来布局的。吉利的“十一五”规划是到2010年实现产销100万辆。
就在各大自主品牌车企挽起袖子准备大干一场的同时,“产能过剩论”却如盛世危言再次响起。据预测,到2010年,我国汽车市场需求量将为800万~900万辆,也就是说,届时我国汽车的过剩产能将达到600万~700万辆。
目前现状可以归结为:无效产能过剩,有效产能不足。
从汽车市场的现状反映看,除一些企业用毫无依据的产能目标来博取名头、一些地方用夸张的规划显示政绩的“虚拟产能”外,汽车业目前存在的不是简单的产能过剩问题,也许还有产品结构调整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