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车改革应多算算环保账
说到取消班车,许多人至今不完全明白个中原因。
2005年,新华网曾报道说,当时各地政府采购汽车的数量每年都以超过20%的速度递增,2004年,中国政府采购规模达2200亿元,其中汽车采购额高达500亿元。公务用车的高额支出已成为各级财政的沉重负担。在有些地方,老百姓把官员的“坐骑”比喻为“屁股底下一座楼”。[我来说两句]
这一年的11月,全国机关事务工作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元慎曾透露说,班车改革会分两步走,第一步是租用社会车辆,逐步取消机关班车。当年就有20多个中央国家机关走出了班车改革的第二步,按照离家远近分别给予200元到500元的交通补助,从而取消租用班车。
“我模模糊糊记得,当时取消班车时有一种说法就是可以增加大家的一点收入。”前年从某部司长位子上退休的高司长告诉记者:“现在看来,得重新算一本账。”
高司长说:“就算环保账吧。本来四五辆大轿子车就能解决几百人上下班问题,取消班车后,就有可能换成上百辆小轿车。”高司长认为,当时取消班车的政策显然是顾头没顾尾。他说,当初国家进行公务车改革时,肯定是希望大家选择公共交通。“事实怎么样呢,又有谁选择了公共交通?”高司长认为,从这个角度讲,取消班车是否达到了目的,确实需要反思。[我来说两句]
中国政法大学环境法学专家王灿发21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政府在制定政策时,一定要有发展的眼光,一定要有前瞻性。
“这就需要一方面政策出来要经过充分论证,绝对不能搞拍脑袋政策;另一方面,政策应该尽量法律化。”王灿发提出,一项政策在试行成熟后,一定要通过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