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诸多的微观层面甚至在非车市环节,一些积极措施的出台,某些限制用车措施的废除,同样能够给车市带来消费的信心。
信心比黄金还重要。全球金融海啸下,信心才是救市的“良药”。那么,对于车市而言,怎么样才能树立信心呢?
目前,车市消费羸弱,自然与宏观大环境有关。
在刺激消费核心命题有待宏观环境去破题的前提下,欲树立消费者使用轿车的信心,完全可以从用车环境上去树立。
首先,在用车限制上,有关部门应该有一个明确的信息。近日,北京就传言,今后每年将上牌量限制在10万个。同时,有些城市陆续传出单双号限行等消息。这些对于车市消费而言,无疑是一大利空传言。澄清有关传言,无疑能够令车市上空减少一把“达摩之剑”。
另外,不少车主在买完车之后多少有一些被“套牢”的感觉。其中,油价上涨趋势,抑制了部分车市消费潜力。
因此,热议数年的燃油税能否出台,制定的税率是否合理,都将影响到车主合理用车,以及车市部分消费者结束观望,出手购车的决定。
同时,买车易养车难还体现在停产问题上。不少大城市,停车场的价格远远高于一款轿车的价格,消费者买了车无车位停的情况比比皆是。在物权法颁布实施之后,小区车位的归属问题,仍旧没有得到较好的解决,同样令一些潜在消费者对购车望而却步。
上周,在广州海珠区万丰花园君雅大厦,业主们通过法律程序,终于让发展商盖章承认被拍卖的车库是公共配套设施。这是在广州乃至全国大城市中罕见的案例。如果其他小区居民也能通过讨回属于公共配套设施的车位,这对于释放潜在的购车人群的需求,同样具有长远的意义。
树立车市消费的信心,远远不止宏观层面。在诸多的微观层面甚至在非车市环节,一些积极措施的出台,某些限制用车措施的废除,同样能够给车市带来消费的信心。
由此,要在弱市之下救市,也许功夫是在车市之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