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汽车-搜狐网站
汽车频道 > 商用车

安凯将全承载技术进行公示 再次卷土重来

  “Setra”,这个3年前就被行业炒得沸沸扬扬的客车车身结构概念今秋再次卷土重来,它会成为这家拥有技术情结的高档豪华客车制造商的借力点吗

   技术还是当初的技术,市场却不再是当初的市场。

“Setra”,这个3年前就被行业炒得沸沸扬扬的客车车身结构概念今秋再次卷土重来,只不过,与上次百舸争流的众多客车制造商高举“Setra”盾牌蜂拥而至的场景有所不同,这次的主角是安凯客车。

  2008年9月20日,安凯客车在合肥基地举行全承载发明专利沟通会,安凯客车高层首次向与会人士展示其在两个月前刚获得的专利证书。会后,有媒体评论称:从2006年7月3日向国家知识产权局递交“全承载”发明专利申请起,到2008年7月23日结出果实,安凯客车用了近两年时间来赢取这张门票,而付出的代价是将全承载技术进行公示。 安凯客车为何要费如此周折来获得这张门票?

  凯斯鲍尔

  熟悉情况的人应该都能理解。这些年来,中国客车业风起云涌,不断有新面孔热血沸腾地加入,也不断有老面孔黯然离去。但不管潮起潮落,中国客车制造商对跨国商用车企业技术和血统的争夺却一直是个不争的事实。 模式多种多样。最初,这些对中国市场寄望殷殷的商用车大鳄依靠纯进口产品来敲开了大门,并一度在国内树起“质优价贵”的品牌概念。但随着越来越多的本土客车品牌的崛起,这种模式因价格过于高挺而日渐式微,纯进口产品最终退出舞台。

  没有一个跨国商用车大鳄愿意放弃中国这个极具潜力和诱惑力的市场。一招失利后,它们不约而同地改变了攻略,或者与国内客车制造商联姻,或者进行技术转让,或者售卖客车底盘。暂且不去评论这些模式的成功与否,它们的确很受急于提升品牌和品质的国内客车制造商的欢迎。套用业内人士的一句话来说就是,“不管是合资合作,还是买来技术,其核心点就在于‘傍个大牌做品牌’”。

  曼恩之于宇通客车和黄海客车,尼奥普兰之于青年客车,便成为这期间的典型案例。 安凯客车算是先行者。它“傍”上的是德国凯斯鲍尔公司,引进了全承载技术。

  这家成立于1893年的公司的确大有来头,它被公认为是国际全承载式车身技术的鼻祖——1951年,当位于德国乌尔姆工厂的6个工人轻而易举地抬起第一辆S8型“Setra”车身骨架时,一场引发豪华客车革命的全承载技术就此问世。 很多年后,我们会看到,受欧洲经济不景气的影响,凯斯鲍尔举步维艰,最终在1995年被当时还未分家的戴-克公司收购,遂改名为Evobus公司赛特拉客车厂。关于此次收购,业界流传甚广的说法是,戴-克的意图是为了拥有其全承载技术。

  对于全承载,业内资深人士王健有个言简意赅的解释:一种“车身结构”,亦可看作一种“生产制造工艺”,其注册商标“Setra”的德文词义就是全承载。他在文章中写道:“此前,国际上普遍采用卡车底盘来改装客车,由于二战后卡车底盘供应不足,凯斯鲍尔工厂为满足需求,聘用航空工程师来设计和制造客车,全承载客车由此而来。”

[1] [2] [下一页]
(责任编辑:王雅南)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鲍尔 | 凯斯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