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适合的平台
在诸多对其有意向的中国车企中,苑文学慎重地考察着自己的最好去处,直到北京现代出现。
之所以选择北京现代,苑文学所看重的是这个企业的管理制度和工作团队。“我到北京现代去看的时候,就觉得和我以前的环境最接近。我当时很喜欢北京现代董事长徐和谊的风格,和李总(李洪炉)、韩国方面的总经理聊得都非常好”,他笑着解释,“虽然都是到研究中心从事自主研发,合资企业搞自主品牌的压力是比较大,只是制度化的管理和简单的人际氛围我想更能很好发挥自己专长。”
在中国自主研发大潮涌起的大背景中,苑文学清楚知道,这是如他这样的海外技术人员回国的大好机会,但一套能让自己快速融入其中的企业体系以及被认同的企业文化则是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
2006年7月1日,苑文学正式加盟北京现代,全面主导还是零起点的自主研发工作。虽然不是土生土长北京人,苑文学却对这个城市充满了感情,“在北京呆的时间最长了,出国之前念书工作一直在北京,总共14年,我把这里当做是自己的老家。”如家一般的工作环境,苑文学应该找到了回国发展事业的最合适平台,一切都将重新开始。在他的名片上,有心人都会发现,他的邮箱名特意加注了“06”的字样,毕竟,2006年在他的人生道路上已经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刚到北京现代,摆在苑文学面前的担子就是沉重的,因为所谓的研发中心不过落于纸面,没有一套成熟的系统方案,没有一个专门的项目团队,就连技术中心筹备小组的成员当时也只有苑文学一人。此前,虽然中方迫切希望加强研发力度,态度也非常坚决,但由于没有人具体操作,对于产品开发的流程并不清楚,导致与韩方的对话基础不一致,最后只能处于停滞阶段,以至北京现代更多像是一个海外工厂,而并非一家完整的公司。
很快,在苑文学的推动下,公司技术中心项目正式启动。他将产品认证科11位工程师补充进来一起组成了技术中心筹备人员,并牵头带领其中的四五位人员集中制定项目计划,两个月后中韩双方在项目计划书上签字,技术中心随即在北京市顺义区破土动工,如此立竿见影的速度,让业界对这位北京现代自主研发领头人抱以了更多关注。
采访过程中,苑文学很乐意和我们分享这两年来的工作成绩,他高兴地从书柜中拿出那本厚厚的计划书:“你们看,这就是我们团队所做的技术中心计划蓝图,阶段目标和整体目标都在里面。设计院和实验室如何规划,需要什么设备,技术中心需要做什么事情,又需要招聘多少人员去构成这个组织机构,今后的发展目标是什么……这些都是一点点开展起来。”
理顺思路之后,2007年3月,苑文学开始为北京现代技术中心组建团队,从当初的10人规模扩大到现在83个人的规模;2007年4月,其牵头的技术中心一期工程完成;现在,关于索纳塔、伊兰特两款车的本土改进项目正在紧张进行……
“虽然进度不是像我想像得那么快,但是发展方向还是不错的,基本上按照我们思路在走,到现在为止项目已经做起来了,已经没有什么太大问题了,明年9月份我们拥有知识产权的索拉塔改款车就要实行量产了。”苑文学这样总结两年来的工作情况。
当然,任何事情并非十全十美。在来北京现代之前,虽然知道韩国人比较保守,但真正接触到的情况还是让苑文学有点吃惊,而这样的作风在一定程度上也妨碍了北京现代研发中心的快速成长。苑文学坦言,按照自己的规划,工程设计大楼应该具备8000平米的面积,但由于韩方的坚持,现在建筑面积只有6000平米。因为在北京现代这样的合资企业,每一个项目或者策划都要合资双方达成一致,决策效率就比较低,时间成本较高。换言之,苑文学放弃北美优越的生活条件和令人羡慕的通用职位,回国选择的道路充满了挑战和压力。毕竟,在中国的大环境中,相比于欧美企业对中国合资伙伴的开放态度,摸着石头过河进行自主研发的困难要大得多,而成功与否的最后结果将直接影响到业界对带头人物的评价。
“韩国企业的文化就是这样,我们可以理解,可喜的是韩方近年也有了一定很大改变,尤其是去年下半年北京现代销量严重下滑之后,他们意识到中国市场必须另眼相看。现在在讨论产品规划的时候会把中方高管都请过去,很注重中方的意见,在这之前基本上是韩方给什么产品我们就生产什么产品。而一直处于保密状态的韩国研究所,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也向我们开放了。韩方现在对我们研发工作的配合支持力度不断加大,虽然能力提高得速度还不尽人意,但在朝积极的方向发展”,苑文学说,“不过,做事情还是主要依靠自己,这也是我们摸索的机会,大家通过自己的点滴积累可能会更好一些,如果总是依赖别人,主动性肯定会越来越差。做自主研发,我们是在补前几年高速发展拉下的功课,也是按照我们预定的计划在进行。”
在苑文学看来,随着2009年研发中心全面负责的索纳塔改款车型上市,中韩双方的沟通交流势必会得到更大好转:“因为这是我们自己的第一个项目,无论如何都要做好,只要交出了满意的答案,证明我们拥有这个能力,后续的事情就会好办很多。”
“把最实用的东西带回来”
按照苑文学的规划,2009年之前,是北京现代技术中心能力形成的阶段。尽管北京现代的研发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在2010年之后,苑文学希望技术中心通过4年时间积累顺利提升到“大改”层面,而最终目标则是通过阶段性的建设具备整车开发能力。“我们就是按照这个方向来总体推进,分阶段实现,我们需要形成一定的能力之后才能快速发展。有能力开发一款全新车型,则是我最终理想状态中的北京现代研发中心。”
要达到这样的终极目标,苑文学深知这实际需要一个高素质的团队合力实现,而并非靠一己之力。正如之前自己在通用汽车工作那样,整个研发团队的能力实际是在公司高效的管理机制和培养体系中形成的,他希望自己能将这些理念与现在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
“团队一定要提高素质,人的要素是第一重要的。你看,我将以前在通用汽车所做的笔记和培训书本都拿来了,我经历过,也受益过,我就是要将实用的东西带回来。在北京现代,除了技术工程,我还要打造人才工程。”苑文学指着身后的书柜笑着告诉我们。
处于北京现代技术中心研发主任的职位上,苑文学相比以前要更多思考管理的问题,因为这还是一个刚刚组建的团队,而这个团队的素质又关乎着整个企业的自主研发能力。苑文学坦言,自己做技术出身,以前对管理方面想得少,但现实的工作情况促使其必须全方位考虑,尽管有压力,他仍然学习,也时常总结,管理方面的书籍他现在经常翻阅,“做人一定要诚实,做事一定要给人惊喜”则是他和部门人员讲得最多的一句话。
问及是否想过为北京现代引入一批如他一样的海外人才,毕竟目前的全球金融恐慌和美国汽车工业的衰退,让更多底特律的华人工程师产生了回国的念头。
苑文学做出了这样的回答:“其实我也在想这个问题,因为他们的技术背景是所有中国车企都看重的,我在底特律的很多朋友最近也打电话征求我回国的意见。但现在的问题是岗位和成本,如何达成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结果其实比较难,因为现在企业已经搭起了成型的架子,高管职务相对有限。尽管待遇可能不是他们最主要的考虑因素,但相对于他们在国外的待遇和生活水平来说,应该是合情合理,有竞争性。合资企业的人事制度非常严格,有局限性,没有合适的位置又给不出相应的待遇,请他们回来是不现实的。我们正在与人事部门沟通,希望建立技术职级体系,多引进一些人才。”
因此,聘请少数有经验的人才带头,培养大批有潜力的新人力量,成为苑文学的团队构建原则。2010年以后,他希望自己所带领的这支队伍能够从现在的83人扩充到600人左右的规模,并具备相应的技术开发能力。
对于苑文学来说,当初回国就是为了寻找更大的事业空间,用自己的个人价值帮助中国汽车工业的自主能力提升,这自然也成为其已经确认的未来规划,“我一定要把北京现代的技术开发能力培养起来。”54岁长者的言语中透露着自信,16年的海外技术背景和一直都铭刻的赤忱之心是他最充足的底气。
也许有一天,你还会在书店中看到这样一本书,一本跨越军工、机械、汽车、管理等诸多不同领域的综合书。“从技术到管理,我之前其实经历了很多行业,但无论是科学原理还是思维方式,有很多东西都是相通的,我觉得很有价值。现在一有时间我就会整理总结,当条件成熟的时候,我想也不排除有出书的可能性吧,希望能对行业有所帮助。”看来,尽管在企业任职数年并走到高管岗位,儒雅的苑文学依旧没有放弃当年潜心学问的愿望,虽然这个愿望因为机缘迟来了这么多年。
[上一页] [1] [2]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