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汽车-搜狐网站
汽车频道 > 汽车评论 > 搜狐汽车评论 > 产业评论

“汽车靓号遇冷”理性消费还是权利复归

   在许多市民的传统观念中,拿到一个车牌靓号起码得花数万元,但在近日举行的珠海2008年第十期吉利号牌竞价发放拍卖会上,所有靓号都以“平民价”成交。据悉,在只有5位报名者参加的情况下,本期推出的17个车牌号只成交5个,成交总价仅为1.95万元,其中像“粤CG6666”这样的靓号仅拍出8000元。

(据《珠江晚报》)

  长期以来,为讨得好彩头,一些吉利的数字往往被人们竞相追逐,一些人甚至不惜重金。于是乎,带有“6”和“8”的车牌号,更是被一度炒至天价。如今,以往要花上数十万的汽车“靓号”却少有理睬,这是为什么呢?在笔者看来,其中的原因大致有二。

  其一,彩头固然好,但动辄以天价换得一个吉利号,代价当然有些过高,称之为不理性消费,当不为过。事实上,彩头的好坏其实并无关实质,顶多是个面子罢了。而真正理性的消费者,当然不会因为面子问题而去追捧甚至助长暴利。从这个角度来看,“汽车靓号拍卖”的遇冷,其实未尝不是消费者走向理性和成熟的体现。

  其二,天价车牌之所以在以往不乏市场,恐怕还与一直以来受限的车牌号颁发方式有关,以往车牌号按次序发放的生硬规定,无疑让公众获得称心如意车牌的难度大大增加。而如今个性化车牌重新走入民间,无疑赋予了公众更多的自由选择权利,而当权利真正复归民众时,依靠限制权利所带来的暴利自然也就没了市场和空间。

  基于上述观点,“靓号”之所以“遇冷”,无论是“消费理性”使然,还是“权利复归”所致,都令人欣慰。

  现在谁还会花大价钱买牌号呀……

  

(责任编辑:贺宁)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