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二,交通运输部规划司副司长李兴华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全国今年完成的交通运输基建投资可达到8000亿元,明年力争达到1万亿元。
据称,巨额投资将涉及高速公路、农村公路、沿海港口、内河港口航道、交通运输枢纽的建设以及现有国道、省道的改造。
其中高速公路建设是投资重点。有专家指出,高速公路建设不仅能刺激建材的需求,且对增加就业有明显成效。
交通运输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关昌余说,高速公路每亿元投入,可创造直接就业岗位1800个、间接就业岗位2100个;高速公路每公里建设平均需要钢材1000吨,水泥9000吨,对刺激建材的需求力度较大。
中央启动4万亿元拉动内需,各部委、各省市闻风而动,大投资、大工程、大项目遍地开花,已有24个省市公布合计投资18万亿元。中央有钱,地方更有钱,中国就是有钱,政府太有钱了。现在惟一缺的,大概就是科学发展观,科学花钱,科学建设。
高速公路优先投资,成为投资重点,即是需要用科学发展观来加以认识的一例。“要想富,先修路”。修高速公路能让一些部门、一些人快速致富,这已经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除了交通部始终保持廉政清政之外,全国各地修高速路过程中出现的贪腐官员数量之多,应当排在中国贪官榜之首。这个问题,可以做一篇大文章,暂不细说。
高速公路可以占用大量土地、直接间接带动就业(隔几里地设个收费卡子,就可以安排一批人就业),刺激钢材、水泥的需求,这都不用介绍。高速公路还是“摇钱树”,一摇几十年,每条路都可以包装成上市公司。全世界的收费公路,据说90%以上在中国。把高速公路办成企业,这是一大发明。这样的企业不用竞争、不用技术,旱涝保收,一本万利,非常适合安置大量残疾人就业。不知道我们的高速路收费站就业岗位为什么安排那么多健全人搞收费?建议邓朴方名誉主席、张海迪主席要与有关部门谈一谈,要让高速收费的一多半岗位留给残疾人。今后所有新增高速收费员工岗位,最好都给残疾人。
究竟是投资拉动需求,投资拉动消费,还是消费需求拉动投资,谁是鸡谁是蛋,似乎是一个问题。出口拉动的投资,实际上是外国人的消费拉动的。在我看来,用消费拉动投资,更能增加经济效益,促进产业升级,提高企业竞争力。用投资拉动消费,就要打个问号,至少在高速公路上是这样。高速公路收费越多,大多数人消费不起,造成新的“行路难”,反而不利于国家启动内需。新修的京津高速公路,比原来的公路多收20元,从北京到北塘70元,4车道的路上车辆稀少。东直门到机场的轨道交通,收费25元,我坐了一次,空着一半座位。这种大投资之后的大浪费,值得好好研究。道路交通的使用率,关系到全体国民的福祉。与其多修消费不起的高速路,将来还要不断地投资维修、养护,不如用这笔钱回购已有的收费路,路上花钱少了,人们多出门了,自然带动消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