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海啸重袭韩国汽车。
2009年1月9日,上海汽车(600104.SH)发布公告称,其持股51.33%的子公司韩国双龙汽车(003620.KS)正式申请进入企业回生程序。对此,上海汽车表示:“这是双龙在困难时期做出的困难选择。
按照韩国法律规定,企业回生程序是指在法院的主导下,调整股东、债权人等利害关系人的法律关系,促使面临危机的企业恢复经营的一种法定程序。类似于美国的“破产保护”程序。
自金融海啸以来,这是全球第一家发生如此变化的汽车制造商。在递交申请前的1月8日,双龙董事会讨论了《经营正常化方案》。这家汽车制造商分析认为:“此次双龙面临的流动性危机是由于全球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扩散,以及韩国金融市场信用短缺问题造成的。”
双龙汽车是一家专业的SUV汽车制造商,其产品逾50%用于出口,欧洲是其最大的市场。统计显示,2008年,双龙的总销量为9.27万辆,其中韩国本土的销量为3.92万辆,出口量为5.35万辆。与2007年同期相比,其销售总量下降了29.6%。这直接导致双龙汽车的经营举步维艰。由于金融海啸不断蔓延,令双龙汽车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机。以2008年12月份为例,其销量仅为5540辆,其中出口量为2587辆,与2007年同期相比下降了52.5%。
面对如此困境,“如果没有政府、金融机构、股东、工会在内的各利益相关的共同努力,企业无法摆脱困境。”双龙汽车在声明中表示。
据本报记者调查,在此之前,以上海汽车为代表的股东与各利益方进行了各种方式的谈判,并制定出数十项措施,以便能帮助双龙汽车寻求渡过难关的方案,但收效甚微。
在市场层面,双龙汽车韩国之外的经销商库存压力巨大,仅西欧市场的库存就达到2万辆。同时,新拓展的俄罗斯市场,由于当地金融信贷紧缩,使得销售状况并不理想。在韩国国内,汽车金融消费受到金融海啸冲击持续低迷,2008年12月份,双龙在韩国国内的销量仅为2953辆。
由于汽车工人工会具有绝对的力量,它在整车制造商面临生存压力的时候,并没有采取与整车制造商步调一致的措施,使得双龙在劳资成本控制方面难以取得进展,从而给双龙的正常营运带来了巨大阻力。双龙汽车在一份声明表示:“双龙汽车董事会要求双龙公司通过强有力的自救计划,为尽快实现公司经营正常化,劳资双方齐心协力尽最大的努力。”“特别是在工资和人力方面,董事会表示,由于销售量急剧减少,应该实行大规模的结构调整,但是为了员工的雇佣稳定,要求通过多方面的方案。”
与世界范围的汽车制造商相比,韩国的汽车制造商具有浓厚的韩国特色。自2004年上海汽车收购双龙以来,每当工会希望增加收入时,这家中国的汽车制造商始终被冠以外来者的名号。2008年9月,当双龙汽车销量开始大幅下滑之时,双龙汽车的各方股东以及银行并没有采取积极的措施。根据韩国媒体报道,上海汽车能否向双龙注资一直是整个商讨方案的前提条件。
截至2008年11月30日,按中国会计准则,上海汽车拥有的韩国双龙权益为18.51亿元人民币(未经审计)。目前公司正对财务方面的具体影响进行全面评估和测算,上汽集团在本报记者采访时说:“作为双龙的大股东,在企业回生过程中,根据法律流程,以负责任的态度,上海汽车愿与各方股东为双龙公司克服危机而积极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