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和信息化部(以下简称‘工信部’)不会制定一部新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而是在原政策基础上‘落实和完善’。”
2月16日,工信部产业政策司有关人士就一周前发布公告落实和完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回答本报提问时做了上述表示。
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这种做法令人耳目一新,似乎表明工信部打算改变对于汽车行业传统的管理方式,尽管从事政策制定的一些官员来自于发改委。
有分析认为,工信部将通过对《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的落实和完善确立自身对汽车行业的管理地位,同时,在一些可操作的领域制定具体的实施计划,比如支持本土企业发展自主创新能力、研发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等等。至于产业结构调整这个老大难问题,则很难有所突破。一方面,中国汽车产业布局分散,企业众多,各地方政府都有发展本地汽车产业的计划;另外一方面,中国目前面临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较为严峻,国内产业政策制定也要考虑WTO的有关规定。
CSM Worldwide大中华区汽车市场预测总监张豫认为,2004版《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实施以来,国内外汽车行业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发达国家的汽车市场处于萎缩态势;另外,混合动力等新能源汽车逐渐开始向商业化发展;自主品牌在过去5年虽然取得了很大发展,但是也开始遇到了一些瓶颈;中国汽车市场正处于一种过度竞争的状态,未来两三年内,将有一些中小型企业(以各种方式)退出。
这种情况下,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一位人士分析认为,原来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中首当其冲的是必须尽快落实和完善自主品牌汽车发展与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的政策。可以采取的措施包括落实对本土企业在研发资金投入;完善对国有汽车企业集团管理层的奖惩措施;在产品开发方面,督促汽车企业加快技术创新步伐;制定专门针对自主品牌的优惠政策,扩大政府采购范围。
至于产业结构调整,西南证券汽车行业分析师董建华认为,工信部在落实和完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时可能也会提到这部分内容,但它难以有效推动这项工作,因为这牵涉到国务院国资委、各地方政府等。张豫则认为,既然无法推动现有企业之间的重组,那么在这方面可以做的工作是完善退出机制,加快推进一些无法生存的企业的退出。根据中汽协统计,截至2008年年底,国内汽车企业共130家,其中去年有10家产量为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