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科院农村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本报记者 李 伟
全国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开幕前夕,记者在北京会议中心对全国政协委员、社科院农村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李成贵进行了专访。
“汽车下乡”政策已进入实施阶段,但农村市场的容量到底有多大,该如何开启这一市场?这是困扰许多汽车厂商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发展很快,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税费改革以后,农民增收途径拓宽、负担逐步减轻、购买力增强。但农村整体收入水平有限,2008年农村人均纯收入仅4700多元,而且其中很大比例为实物性收入。”李成贵说。他告诉记者,农村与城镇居民的相对收入差距基本上维持在3∶1,但这个抽象的数字背后是两者的绝对收入差距。反映在消费能力上,现在占全国70%人口的农村,仅占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30%,而且多为一些低端产品。
但农村人口基数大,市场潜力很大,尤其是农村中率先致富的那部分人。李成贵告诉记者,有一组数字显示,占农民总数1%的最高收入农民的收入占全部农民收入的20%。这部分群体具有消费汽车的能力,应该是“汽车下乡”首先关注的对象。
李成贵认为,农村的婚庆文化是汽车走进农村的一个机遇,“十年后汽车很可能成为农村市场的嫁妆清单中的必选。虽然现在这种情况还很少,但十年后可能会成为流行趋势。”李成贵建议有远见的汽车厂商在这方面多做文章,从车型开发、营销上多下功夫。
李成贵倡导汽车厂商“把安全与汽车一起带到农村”。他认为,汽车安全问题非常重要。虽然农村汽车市场相对低端一些,但汽车的低配置并不意味着安全性低。下乡的汽车产品必须重视安全性能,同时厂商在“汽车下乡”的过程中,也要把安全驾车的意识带给农村的消费者。许多农民存在酒后驾车、无证驾驶等问题,政府和企业要一起加强这些方面的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