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汽车-搜狐网站
汽车频道 > 专题 > 金融危机席卷全球 汽车行业变数重重 > 全球危机最新

汽车救市背后的世界主导权之争

  美国人变着法儿地引领世界经济,甚至不惜牺牲眼前利益。欧洲人虽想方设法去摆脱这种影响,但效果不大,好在他们跟进比较及时。中国要想真正掌握自己的命运,就必须在既得利益和长远利益间做一次痛苦的抉择,我相信痛苦之后是美好的未来。

  最近有三则报道引起了我的注意,一则是关于英国发展“低碳经济”的,该报道介绍了英国的“绿色汽车”计划,主要内容是发展电动力和混合燃料动力汽车;第二则是关于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可能于近期停产的,报道的题目格外醒目:“荣耀的陨落”,主要内容是:由于奥巴马政府否决了通用汽车公司和克莱斯勒公司的改组计划,之后政府又拒绝向汽车工业实施倾斜政策,迫使包括通用在内的一些老牌美国汽车业巨头有可能放弃继续生产的计划;第三则是关于我们国内的,央行某官员接受采访时称,央行将进一步鼓励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为企业渡过危机难关提供全力支持。

  这三则报道都是关于金融危机下各国经济的应对措施的,共同点——不用多说——就是“振兴经济”,但在具体措施和具体的内容上却存在一些微妙的差异,非常值得深思。

  英国,作为一个老牌的工业国家,其汽车制造早已辉煌不再,尤其随着最后一家整车制造的大型(英资)公司罗孚公司在2005年宣布破产后,英国的汽车业就已经退出了世界一线品牌的行列。但是作为英国经济的一个重要支柱,汽车业(相关产业)仍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所以,按照一般想象,振兴汽车业无疑是英国振兴经济的一个重要支点。但布朗政府的绿色汽车计划似乎并不是一个利好当前英国汽车业的消息,因为新能源汽车与传统汽车相比几乎是一个全新的领域,这样的计划与其说是振兴现有汽车业,还不如说是“另起炉灶”(尽管这样说多少有些夸张)。那么,不老老实实支持传统支柱产业,危机当头却要“从头再来”,英国人到底想干什么?

  如果说汽车业对英国来说是没落的支柱的话,那么对美国来说则是当红的产业明星,尽管上世纪80年代受到日本汽车制造业的强烈冲击,但在美国政府的外交手段和经济手段的双重扶持下,三大汽车公司的活力和地位在美国经济中逐渐得到恢复,并在上世纪90年代以后通过对新兴市场的开发,逐渐重新确立了他们在世界汽车业应有的地位。但是好景不长,好日子还没过上10年,金融危机就来了。那么,美国政府值此危难时刻又是如何对待这个美国经济的明星产业的呢?先是拒绝资助,就在大多金融企业纷纷获得美国政府注资的时候,三巨头挟着手跑到国会去要钱,结果却吃闭门羹。紧接着,奥巴马政府又否决巨头们的改组计划,并公开宣称如果汽车业不能靠自身扭转颓势,可以考虑它们的部分破产。真让人看不懂,在危机中衰退最为严重的美国难道不要通过支柱产业来实现经济的复苏吗?

  为了把问题看清,我们不妨先将视线转到另外一件事情上,就是美元的国际地位问题。自从危机爆发以来,各种有关美国可能通过滥发美元的方式来缓解美国经济压力的担心就与日俱增,最终,大家最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就是3月底美联储回购国债的事,实际上就是美国人开始印钞。消息一出立刻引起世界各国的反对,尤其是中国,在危机之后我们投资在美国国债上的资金最多,到头来损失也最大。很快,央行行长周小川呼吁全球建立超主权货币机制,以取代现有的美元主导体系。一时间,各种赞成与反对的声音接踵而至,美国政府在作出“不认同超主权储备货币”的表态后,又抛出了可能征收碳关税的信号,让明眼人一下子就明白了:美国是想把二氧化碳排放权变成未来国际主导货币的本位体,而这也恰恰是未来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一旦世界进入到一个“碳货币”的时代,不管你怎么改,只要美国仍然是世界上最“清洁”的经济体,它就依然把持着世界主导货币的发行权。

  当我们再次把目光转到前面的问题上,事情好像一下子清晰了。美国人不惜忍痛将作为美国经济的明星产业、支柱产业的汽车业冷酷地“遗弃”,不就是为了下一步大力发展其新能源、新技术、新标准打下坚实的基础吗?因此,冷落落后的汽车业就是在做多美国新的核心竞争力,做多美国在未来国际主导货币发行机制中的话语权!这样的眼光不可说不深远。值得注意的是,美国的碳关税牌是在G20峰会前打出的,而G20的主办国恰恰是英国,英国人显然明白了美国人的意图,便毫不犹豫地跟了上去,所谓“低碳经济模式”正是这种背景下的产物,英国人的目光也够可以。

  相比较而言,在前面提到的三则报道中,中国的政策是最人性化的。改革开放这么多年来,我们的中小企业在推动国民经济发展上功不可没,眼下最大的问题看上去是美欧经济的衰落造成的生产和销售的困难,但如果这些企业能够存活下来,待欧美经济复苏后,它们依然可以称为国民经济的生力军。但这里有两个问题,一是,即使存活,现有中小企业在未来中国经济的整体发展中还会生力依旧吗?二是,即使生力依旧,如果世界真的进入到了碳货币时代的话,它们对中国经济的贡献还会那样大吗?

  每当我提出反对盲目救助中小企业的时候,总有人善意地奉劝我说:必须挽救这些企业,这是国情。我理解,一个劳动力如此过剩的经济体要想实现结构升级是何等的困难,但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却不会理会所谓的国情。如果一味强调国情,完全把经济发展的自身规律抛掷一边,那么对国情的体谅能转化为生产力吗?

  美国人变着法儿的引领世界经济,甚至不惜牺牲眼前利益。欧洲人虽想方设法去摆脱这种影响,但效果不大,好在他们跟进比较及时。中国的经济还很落后,确实存在特殊国情,但要想真正掌握自己的命运,不再仅仅是靠呼吁赎回属于我们的利益,就必须在既得利益和长远利益间做一次痛苦的抉择,我相信痛苦之后是美好的未来。

  

(责任编辑:刘杰)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