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合资企业的自主品牌道路,业内意见并非一致。有欢呼者,有批评者,当然也有中间态度的人士。
何为中国汽车的自主品牌?随着广汽本田的自主品牌“理念”的推出,我们突然对这个概念的内涵犹豫起来。最近,有观察人士认为,随着政府采购细则在今年内出台,自主品牌也将被重新定义,合资企业的自主品牌也将被算为中国汽车的自主品牌。
普遍的猜测是,它只要符合四个条件就是自主品牌:一是有国内汽车生产企业包括中外合资企业,在中国取得的商标专用权,也就是注册商标;二是必须是上述企业在全球范围内独家拥有商标专用权;三是拥有该品牌的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工业产权、产品改进和认可权以及产品的技术转让权;四是必须作为消费者识别的主要标志,在汽车外部显著位置如车头和车尾加以标注。
如果符合上述条件,未来合资企业所创立的品牌将有望归入自主品牌之列。
截至目前,80%以上核心汽车合资厂商都在国内建立了专门的研发中心或者公布了相应的自主研发计划。在提升国产化率的第一步已经基本成型之后,汽车合资企业战略的集体调整表明,他们在积极应对市场、提升自身竞争力的同时,开始寻求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新道路。
对于合资企业的自主品牌道路,业内意见并非一致。有欢呼者,有批评者,当然也有持中间态度的人士。
欢呼者认为,跨国汽车终于在中国妥协或者就范,能够把技术拿过来进行本土化研发了,合资的中方能够沾光了,这是天大的好事。
而批评者认为,这将给国内纯种的自主品牌带来灾难,这相当于跨国汽车又多了一支“伪军”力量,帮助消灭真正的自主品牌。
亦有中间派认为,如果自主品牌最终撑不住,那么至少合资企业的自主品牌还将保留一部分中国自主品牌的血脉。只是不知道,自主品牌撑不住,是否有合资企业自主品牌的破坏作用在里面。
孰是孰非,难有定论。我们要搞清楚为什么合资企业的外方愿意合资企业走自主品牌道路。上述批评者的理由或许算是一条,另外应当包括更多地摄取中国本土市场分额的动机。当然,同样重要或更重要的是,合资公司希望通过这种自主品牌招牌,能够从国家政策中得到更多好处。
《汽车商业评论》认为,只要能够促进中国本土汽车人才的繁荣,只要中方能够从外方母公司获得更多包括研发技术在内的力量,那么这就是一件好事,它对中国汽车业的发展就具有深远意义。竞争对手已经足够多了,对于自主品牌来说,再多一些对手也不可怕,如果它自己本身走在正确道路上。否则,再多的保护也无益处。看看过去这么多年来的保护成果,我们就知道现在该怎么做了。
当然,仍需提醒的是,国家对于搞自主品牌的合资公司,别把大门开得太大,犹如当年对合资汽车的税收政策比对自主品牌的要求大大宽松一般。本末倒置,反而冷落了真正纯种的自主品牌。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