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兴盛一时的“亚特兰蒂斯文明”终究还是沉没了。不同的是,亚特兰蒂斯的沉没是由于天灾,而通用汽车的“沉沦”则是源于人祸。车型能耗高、产品转型慢以及劳工成本负担沉重等问题,最终把曾经的世界第一大汽车公司通用汽车拖进了破产重组的深渊。
通用衰落的原因
随着美国通用汽车向相关部门正式提交破产保护的申请,关于通用汽车长达两年的破产传闻也终于尘埃落定。至于通用的破产原因,业界众说纷纭,因为曾经规模世界第一的汽车巨头破产的因素是极其复杂的。不过,车型能耗高和劳工成本负担沉重这两个方面,则是业界公认导致通用深陷泥潭的重要因素。
1998年,通用从美国综合公司并购了悍马,使通用最终成为美国汽车“油老虎”的象征。 2006年,坚信油价会持续走低的通用继续扩大自己的SUV市场,并开发更多更耗油的产品,这也使对新型节能轿车和发动机的开发搁浅。2005年底开始,通用这条大船开始掉转船头,开发电动汽车。然而,通用花费巨资研发新能源汽车,却没有在市场上得到相应的收益。
除了在车型能耗问题上的战略失误之外,僵硬而昂贵的雇佣协议也使通用背上了沉重的负担。通用的10万本土工人享受着高达70美元的时薪,近50万退休员工及其家属享受着终身退休金和医疗保险。通用也因此欠下了500多亿美元的医保费用。无奈之下通用不断上演着从国会“要钱”填补“退休金”的游戏。
卖车主要靠金融信贷,也使金融危机爆发之后,通用汽车的诸多弊端被无限放大,并且最终导致通用汽车的破产命运。
全球汽车业开启新格局
其实,老通用最终走向破产保护,也是一个契机,因为这意味着新通用将因负担大大减轻而重新拥有活力。与此同时,外围品牌的剥离,也使得通用汽车能够将注意力和资源集中运用到优势的品牌中去,进而获得更强的产品竞争力。这一切,对于美国的汽车工业来说,都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不过,老通用的破产重组,却有可能在战略层面上导致着世界汽车业格局的转变。
众所周知,随着二战后美国全球经济霸主地位的确立,作为美国工业象征的通用汽车也成为了世界汽车业的“老大”。很长一段时期以来,无论是企业规模还是产品销量,通用汽车都是世界第一。二战后美国汽车业在世界汽车业领导地位的确立,也使底特律成为世界汽车工业的中心。然而,美国汽车业长期遗留的弊病,却因为金融危机的爆发而变得无比棘手,进而彻底将美国汽车业拖入了深渊。随着北美汽车销量的持续下滑,美国三大汽车巨头有两家宣布破产保护。底特律已风光不再。与此同时,坚持产品技术为中心的德国车企和坚持走低能耗路线的日本车企,却在此次危机中显示出强于美国车企的应变能力。正所谓此消彼长,美国通用和克莱斯勒宣布破产保护,恰恰给了美国汽车业最大的竞争对手——德国车企和日本车企以难得的市场机会。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