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新闻网讯:在深圳举行的第25届世界电动车大会,已经是该会议第三次在中国举行,前两次分别是在1990年12月的中国香港和1999年的北京。显然,与前两次相比,此次电动车大会上“电动车”+“中国”的主题更为耀眼。
虽然包括大众、通用、丰田在内的跨国巨头,奔驰宝马等豪华车巨头都带来了最新的新能源产品,但其势头仍难与中国车企的浩大声势相比。从车企雄心勃勃的电动车发展计划,到各地政府表现出的电动车发展欲望,都显现出在中国,电动车积极而强势的发展态势。
然而有观察者指出,从展会整体规模来看,新能源汽车与传统能源汽车的差距确实很大:产品少,仍处于起步阶段,几乎每一个参展品牌仅有两三款电动车和混合动力车展示,整个展馆也不像传统汽车展会那般热闹。
车企的热火与产品的相对冷清,某种程度上显示出中国电动车产业理想与现实的反差。
作为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的国家,电动车是其实现弯道超车与汽车大国梦想的支撑。中国对新能源电动汽车的支持可以追溯到“八五”、“九五”时期,但真正大规模投资始于“十五”阶段。2008年,4万亿元激励计划中有37%直接用于或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到绿色科技领域中;2009年,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工作启动,从最初的“十城千辆”发展为如今的25座试点城市。而未来十年,至少有1万亿元用来发展新能源电动汽车,中央财政将投入上千亿元。发展目标则更为抢眼,到202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和市场规模达到世界第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500万辆。
政府的决心和信心不可谓不大。在“政府工程”的背景下,对于有着特殊身份的中国汽车企业——国企占绝大多数,即使部分民营车企也有着深刻的地方政府背景,电动车某种程度上成为其一项“政治任务”,哪个汽车大集团不得拿出几款电动车样车。就像过去诸多类似性质的产业一样,电动车产业立刻在国内升温。各家企业的电动车规划越做越大,产能也越做越大,按照目前各汽车企业和地方政府的电动车发展规划,中国的电动车时代在2020年就将到来。
然而,诸多冷静的观察者并不这样认为。不少汽车业内人士便颇有微词。华晨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祁玉民在此次电动车大会上,就放言说,“电动车懂不懂的都在说,干不干的都在讲,已经炒过头了。企业要少一点浮躁,多一点务实。”贝恩咨询公司发布的相关研究报告指出,中国的电动车发展速度很快,政府态度坚决,但仍面临技术不成熟、产业瓶颈、基础设施滞后以及相对同等配置的传统汽车而言价格过高等四大挑战,短期内难以实现大规模增长。
在这场电动车热潮中,我们目前仍未看到关键技术的突破。仅拿一个电池技术问题来说,其仍然是限制电动汽车发展的根本性技术,电池的功率和能量、安全性、寿命问题、价格问题、一致性问题、如何快速充电的问题、电池的冷却问题、电池的管理系统等都还没有根本性的解决方案。
与中国车企们的喧嚷形成对比的是,早已在新能源车领域布局的外国车企们,在电动汽车上已储备了数倍于中国企业的专利。奔驰、大众、奥迪、日产等已经拿出了接近商品化的电动车型。跨国汽车企业已经积极准备投身到中国的这场电动车竞赛中。当中国的电动车时代到来时,真正能领风骚的会是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