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能源汽车起步已经两、三年了。在这两、三年中,通过政府政策支持,应当说取得了一定进展,成绩不可高估,但是也不必气馁。因为这次中国毕竟是站在汽车工业、能源工业的前沿,与发达国家同时在进行类似的尝试。
具体地说,中国新能源汽车取得了如下进展:
目前已经建立了电动汽车研发的国家技术标准平台、测试检验平台、政策法规平台和示范应用平台。基本形成了新能源汽车的技术标准体系框架。已制定了56项电动汽车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包括安全性标准、基础性标准、可靠性实验方法等)。近一两年还将发布70项以上的技术标准。6项关键零部件产品测试规范也已确定。测试电动汽车动力蓄电池、驱动电机、燃料电池发动机等部件的6个公共检测中心和试验平台已分别在北京、天津、上海、大连建立。中国充换电站、充电桩数量已居世界第一。
政府制定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荐车型目录》,到2011年5月已50余家汽车企业200多个车型列入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荐车型目录》,包括混合动力轿车、纯电动轿车、大中型客车、环卫车等)2011年进入目录的车型年产量为9000余辆。34家企业的91个整车产品实现了新能源汽车小批量的生产能力。
目前开发的纯电动汽车最高时速可达140公里/小时,续航里程250公里。荣威550插电式强混轿车将于2012年底投产上市;上海汽车100%自主品牌的纯电动轿车也将于2012年10月上市。全球最大的纯电动汽车产业化基地已在天津建成投产,该基地具备年产2万辆纯电动轿车以及1000辆混合动力客车的能力。
2011年共出售新能源汽车8159辆,其中5579辆享受国家补贴的电动汽车,2580辆混合动力汽车。2011年全年汽车销售量为1850.51万辆。新能源客车已出口拉美。法国、意大利都订购了中国制造的电动大客车。
电动汽车规模化应用,带动了关键零部件制造能力的成长,关键零部件成本下降,锂离子电池价格已经由每瓦时7-8元人民币,降到低于每瓦时3元人民币。
虽然这些进展距离政府原来乐观地估计要有多少辆新能源汽车上路,相差深远,但毕竟是在实践中迈出的步伐,让我们明白了许多事情。
笔者不想在此讲很多具体技术问题,只想讲两个带点哲学意味的见解: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主要看市场实践,市场不买帐的事情,一定行不通。中国政府和汽车工业至今仍然拒绝承认普锐斯那样的混合动力汽车将成为市场的主流,最后可能被动地不得不承认。新能源汽车发展要多看市场。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路线,不是某一个政府官员或某些政府官员就能够决定的。从实践看,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将是多元化的,这一点目前已经看清楚了。商业模式是多元的;技术路线是多元的;充电方式也是多元的。例如,所谓“超级电容”电动汽车,可能在公共汽车领域很有发展前途。又如,快充与慢充两种充电方式,将由于使用于不同的领域,不同的需要,而同时存在。再如,换电模式在电动公共汽车领域是合适的,有前途;但是对于乘用车,还是充电为好。
一言以蔽之,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仍然处于摸索之中,但是,多元化发展则是肯定的。政府在产业化现阶段,不宜过多地对具体的技术路径、商业模式进行干预。只需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根据实践进行调整,就可以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不能拔苗助长,但也不能止步。
(本文为原创稿件,作者授权搜狐汽车版权所有)
|
E电园纯电皮卡是啥妖孽
E电园试北汽纯电EU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