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频道 > 汽车评论 > 汽车评论 > 产业评论

底特律之教训 紧跟技术潮流才是车企出路

2013年07月26日10:20
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郭小戈

  只有车企掌握了核心技术,始终紧跟汽车技术发展潮流,届时,即便产业转向其他新兴市场,而车企依旧可以依靠着附加值更高设计、研发环节来获取发展。

  成也萧何,败亦萧何。

  上周,对于全球汽车产业来说,最大的震撼无非是底特律政府正式宣布申请破产,负债超过180亿美元,这是美国迄今为止最大的城市申请破产。这也不禁让外界感叹,这座以汽车成名的城市,曾经是全球各地政府膜拜的对象,如今却无奈破产。

  偌大的一个城市破产,必然有着众多原因,这包括城市中产阶级的流失,外部经济环境的影响,城市收支严重失衡,城市产业布局的不合理等等。这其中,汽车产业的衰败是加速底特律破产的主要因素。

  那么,为何一个雄霸一方的汽车产业,在短短的几年时间显得如此萧条?作为产业主体的汽车企业,为何会如此不堪一击?

  其实,以汽车为城的模式在国外并不少见,大众汽车总部所在地狼堡,也是依靠汽车产业维生。奥迪的总部英戈尔施塔特,也是一个依附汽车产业发展的小城镇。然而,前后者一对比,情况却大为不同,一个生机勃勃,一个死气沉沉。归根到底,还是这些汽车城所归附的车企,能否紧跟产业技术潮流。或者说,在汽车产业往新兴市场转向的大背景下,如何强化技术研发等配套领域的发展。

  从最近10多年发展情况来看,底特律的破产也是美国汽车产业发展的缩影,曾经的美系三强,如今在第一集团中仅有通用,经过2008年的阵痛之后,重新恢复生机;福特只能处于第二阵营中游位置;克莱斯勒则已经被菲亚特收至麾下。

  在技术领域,从最近几年的发展方向来看,美系三大车企在新技术的研发领域始终无法与德系、日系相抗衡。目前,日系车不仅混动技术十分成熟,而电动、燃料电池等领域也走在前面。而德系在节能柴油技术、轻量化等领域发展十分迅速。

  然而,底特律的衰败,对国内汽车产业来说,有什么样的教训呢?

  其实,在2008金融危机之前,国内有众多城市都提出了建设成东方底特律的口号,广州也不例外。如今,国内汽车产销规模已经连续几年位居世界第一,今年汽车产销规模有望突破2000万辆,无论是对于中央政府还是地方政府,汽车均是支柱产业。

  不过,任何一个市场均有其峰值。在过去5年中,无论是美国、欧洲还是日本,这些发达的汽车市场均出现了销量达到顶峰之后不断衰退的状况。或许10年,又或许20年以后,国内汽车产业便会面临着如今底特律一样的状况,随着市场的转移以及人力资本不断提升,国内汽车产业如何维持发展?车企如何保持竞争力?

  与底特律辉煌之时相比,如今无论是长春武汉上海还是广州,汽车产业还仅仅是依靠合资品牌,技术依旧牢牢掌握在外方手中,中方仅有市场的“话事权”。而自主品牌依旧处于起步阶段,要避免车企的落魄,实现汽车产业的强国,就需要强化自主技术的开发,不断缩小与跨国企业的技术差距。

  近日,工信部部长苗圩在中国品牌汽车发展研究座谈会上也指出,中国的汽车强国梦需具备三个要素,包括要掌握世界领先的关键核心技术,要有一批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和知名品牌。要学会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

  可以说,在上述三个条件中,关键核心技术与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和知名品牌这两点是现阶段尚未达到的。这也是在未来10年中,国内车企要重点攻克的山头。也只有车企掌握了核心技术,始终紧跟汽车技术发展潮流,届时,即便产业转向其他新兴市场,而车企依旧可以依靠着附加值更高设计、研发环节来获取发展。

(责任编辑:张婷婷)
  • 分享到:
返回汽车首页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