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频道 > 汽车新闻 > 产业新闻

汽车成本全景调查:外方靠技术和采购攫利

2013年08月27日07:45
来源:证券日报 作者:陈妍妍

  合资车比国外报价高 外方从制造中赚钱

  看到“奔驰E级”最高优惠16万元的广告语,你是否会怦然心动?

  事实上,即便降价16万元,厂商也有“暴利”可图。通过对比合资品牌汽车与国外同款汽车的售价,不难发现,实现国产化的合资汽车也存在厂商额外加价的现象。加价的原则与进口车雷同,越是高端的车型加价越“猛”;此外,刚上市的新车报价相对较高。

  如表一所示,卡宴路虎等时下热销的SUV车型国内报价高于国外报价的300%;奔驰E级奥迪A6等高端车型国内报价是国外报价的150%以上;而君威凯美瑞等中高端车型国内报价也比国外高出一倍。

  此外,如表二所示,对比合资品牌汽车与同等配置自主品牌汽车售价,合资品牌也要高出约20%。

  对此,王先生告诉记者,合资品牌的单车利润率高于自主品牌是肯定的,国内很多的集团就靠合资企业赚得钱活着,比如长安集团,就是长安福特养活着一个集团。

  不过,王先生同时指出,合资车企的利润大头基本都被外方抽走,真正到了出厂买卖环节只有那些紧俏的德系车型存在暴利,比如一汽大众迈腾,但大多数中高级端以下乘用车并不存在暴利,甚至有些销量不畅的中高级轿车属于低利润销售,比如长安福特新蒙迪欧最低价格才13万元,并不存在暴利。

  事实上,一款合资汽车在销售之前,外方就已经赚得盆满钵满。“每一款合资车型,外方都要抽取加盟费(包括技术转让费、品牌使用费等在里面)、技术提成费等,此外,外方往往会指定零部件供应商,这块利润也是巨大的,中方人员没法估计。”王先生说。

  一般而言,技术转让费约占一款合资车售价的9%,而零部件采购占整车成本50%的份额,外方的利润空间显而易见。

  外方之所以能抽走利润大头,关键还是靠技术。“中方没有核心技术,发动机管理系统、自动变速箱管理系统都掌握外国人手中,国产后还是外国人赚大便宜。”王先生坦言。

  “2011年社科院竞争力调查报告当中提出合资企业的利润外方占95%,中方只有5%,洋品牌通过合资贴上中国标签,我们变相支付生产许可费或者被分走一部分利润。”原中国汽车工业公司董事长李刚在一次会议中表示。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责任编辑:苏娟)
  • 分享到:
返回汽车首页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