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以来,大气污染问题在中国主要大中型城市集中爆发并持续发酵,尤其是北方地区。而除了燃煤、企业排放等原因,机动车尾气是造成城市灰霾天气的主要“凶手”,比重比较小的黄标车却“贡献”了绝大多数污染源。
在“十二五”期间,随着节能减排、总量控制等宏观政策的不断完善,对各地加大环保工作力度提供持续的压力和动力。而各省最近频繁推出黄标车限行及提前淘汰补贴政策,可以预见,黄标车淘汰步伐将会加快。据粗略估计,16个省市将在2015年前淘汰黄标车576万辆。
黄标车是“环境杀手”
为什么要整治“黄标车”?
首先要认识“黄标车”到底有多大危害。有环保资料表明,汽车尾气城市分担率已占80%以上。从社会生产力层面说,我国因空气污染导致的医疗成本增加以及工人生病丧失生产力,使得我国GDP被抵消掉5%;从向空气排放毒素含量层面说,在我国汽车尾气污染较为严重城市生活一天,所吸入的有毒气体,已经相当于抽了3包烟。
专家指出,1辆汽油黄标车的污染物排放量相当于同排量的14辆国标准或28辆国标准绿标车的污染物排放量的总和。这意味着,每淘汰1万辆空气主要污染源之一“黄标车”将相当于减少28万辆国Ⅳ新车污染排放量。可以说,打响“黄标车歼灭战”就是打响“环境保卫战”和“健康保卫战”。
淘汰存在诸多难题
随着城市发展,黄标车几乎成为城市环境的毒瘤,让黄标车退出市场已经成为城市管理者必须解决的问题,各地也都在艰难的探索。那么,肯定有人说,既然黄标车对环境的污染如此严重,直接全部淘汰甚至取缔不就可以了吗?
其实不然。首先,根据我国现有的机动车报废标准,目前大部分黄标车并不在强制报废之列,地方政府在黄标车淘汰工作中没有强制性执法依据,而只能通过“限行”来堵,通过宣传和经济手段“鼓励”车主淘汰更新。而今年年初出台的《机动车强制报废标准规定》,制定了新的报废标准,部分涉及到的黄标车使用年限还有所延长,客观上增强了报废难度。
其次,报销补贴费用偏低,大部分黄标车的补贴费用一般在几千元,最多也就2、3万元,相对低廉的补贴无法让车主真正心甘情愿的去提前报废,往往选择多种渠道,要么是偷偷摸摸的行驶,要么会改装成二手车继续使用,更有甚至会将淘汰的黄标车转移到准入标准低的地区。
另外,不可忽略的原因是政府的推广执行力还不够,在此前的黄标车淘汰中,北京、上海等地区因为奥运会、世博会等原因推进比较顺利,但是在多数地区,这项工作的成效却并不显著。业内人士认为,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就在于一些地方政府在实施中,虽然拟定了方向,但是推行力度不够,补贴政策不明朗,使绝大多数黄标车主持观望态度。
因此,多种原因造成了无政策无法执行,有政策却难执行的怪圈,导致了极大的环境压力,本来是一项利好的民生事件难以顺利推进。
|
E电园纯电皮卡是啥妖孽
E电园试北汽纯电EU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