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频道 > 汽车新闻 > 综合新闻

新能源汽车补贴新政实施 垫付资金谁承担

2013年10月28日13:38
来源:搜狐汽车

  来源:中国汽车报  作者:潘泓超

  9月17日,财政部、科技部、工信部、国家发改委(以下简称“4部委”)联合出台《关于继续开展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标志着新一轮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贴政策正式出台。对于大多数业内人士而言,这是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意味着新能源汽车将在未来3年中继续得到国家补贴,但对于部分客车企业而言,第一阶段政策执行中遗留的资金问题依然未能得到妥善解决。

  ■垫付资金谁来承担

  资金是维系企业运转的血液,对于利润率较低的客车企业,保证良好的资金状况才能维持企业正常生产和研发。但是,从今年6月以来,国内多家客车企业都在资金问题上面临两难的抉择。去年9月,4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扩大混合动力城市公交客车示范推广范围有关工作的通知》,将混合动力公交车的推广范围扩展到全国,试点企业每销售一辆车可获得最高42万元的补贴。“这本来是件好事,但执行中却衍生出许多问题。比如,政策的截止期是到今年5月31日,但一些地方政府直到5月底、甚至6月才举行招标。此外,资金补贴时限不是按购车发票时间,而是按照车辆上牌日期计算,即5月31日之后上牌照的车无法获得补贴。车辆的生产、销售、注册、上牌都有一定周期,一旦错过了截止时间,生产企业不得不自掏腰包,垫付补贴资金。”一位知情人士告诉记者。一面是混合动力公交车的订单,另一面却是承担垫资的风险,这个本意是促进产业发展的政策最终却让很多客车企业犯了难。“新能源汽车是国家的战略方向,尽管面临垫付资金风险,但在政策不明朗的情况下,我们依然接受了订单。”宇通客车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但大多数企业还是选择了规避风险,在上述政策截止之后,包括中通、安凯等一批企业不再接受新订单。据记者了解,在这一轮政策周期中,包括宇通、苏州金龙厦门金龙等企业都存在企业垫付资金问题,其中,宇通的垫付资金近3亿元。如今,新政策如约而至,但这些垫付资金由谁承担依然悬而未决,“因此,我们已经做好最坏的打算,由自己消化这部分资金。”上述宇通负责人说,这无疑带来巨大的资金压力。

  ■补贴资金滞后

  根据上一轮补贴办法,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企业获取财政补助资金的流程是,企业提交申请,省级财政和科技部门对企业资金申请报告进行复核,并联合上报财政部、科技部。通过审批之后,国家财政将补贴拨付给省财政,再由省财政拨付给市财政,最后按照规定拨付给示范推广企业。在过去3年中,这个复杂的申请流程成为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中严重的障碍。一些示范项目早就列入当地发展规划,但由于资金问题,车辆交付时间屡屡延期。此外,由于新能源汽车成本较高,采购单位面临资金缺口,新能源公交车批量采购困难重重。对于汽车企业而言,这套补贴办法拉长了企业获得补贴资金的周期,使企业不得不在新能源汽车生产和销售中承担一定的资金风险。补贴资金的滞后问题,同样存在于技术研发环节。10月9日,东风汽车有限公司收到由湖北省襄阳市财政局拨付的3200万元科研资金,用于补贴东风新能源城市客车技术开发项目。至此,这个本来于去年12月结束公示的科研项目,直到最近才将补贴资金发放到企业手中。“目前的情况是,有两种地方的补贴资金批复较为顺利。一种是采购当地新能源汽车的城市,当地政府不仅积极推动,还往往给予高额财政支持,另一种是特别注重环保的城市。对于其他试点城市而言,拖欠补贴资金已成常态,企业往往要等半年甚至一年才能拿到钱。”一位业内人士表示。据记者了解,截至目前,包括宇通、苏州金龙等企业,在上一轮示范推广中仍有部分补贴资金未能到位,给企业的生产经营平添了困难。

  ■新政将解决补贴资金问题

  针对补贴资金难以到位的问题,业内普遍认为,相比于2012年年底到期的《节能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新发布的《通知》对于示范城市范围、资金补贴标准等事项都做出了改变,其中最“诱人”的政策项目便是补贴资金拨付方式的改变。《通知》规定,中央财政将补贴资金拨付给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实行按季预拨,年度清算。生产企业在产品销售后,每季度末向企业注册所在地的财政、科技部门提交补贴资金预拨申请,当地财政、科技部门审核后逐级上报至财政部、科技部。四部委组织审核后向有关企业预拨补贴资金。年终,根据核查结果进行补贴资金清算。“对车企而言,这有利于简化补贴资金申报流程。”奇瑞新能源汽车公司总经理刘心文表示:“以前我们在上海销售的电动汽车,只能向上海市政府申请补贴资金。今后我们在外地城市卖车之后,可以直接在芜湖市(企业注册地)申请补贴资金。”此外,简化补贴申报流程有利于缩短补贴资金申领周期,无需再让车企自行垫付购车补贴款项,有效缓解了汽车企业的资金压力。

  另一面

  一鸣

  政府补贴能够给汽车企业带来什么?答案显而易见:带来大量的资金。目前,很多人都在讨论如何加速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大家的共识是国家必须加大补贴力度,市场只有在产品价格合适的前提下才会发生购买行为,所以,补贴的作用是引导市场的一个刺激方式。但现在的问题是,自从新能源汽车有了补贴之后,最大的受益者是汽车制造企业,而非消费者。目前,新能源汽车产业成为投资界的热门,众多资金的涌入让这个市场有限的行业面临着投资过剩的危机。究其原因,除了占有国家战略型新兴产业优势外,享受国家补贴、由政府包销的运作方式,让这个行业成为只赚不赔的“金饭碗”。新能源汽车产业赚钱的方式是多元化的,有政府补贴、政策扶持带来的资金,有市场消费带来的销售额,还有投资者带来的投资,这些都成为企业的利润来源,使企业生活在脱离消费者的温床中。据笔者了解,目前,部分新能源汽车的成本仅仅是企业的销售价格,而补贴资金则完全成为企业的利润。此前,当补贴政策出现空窗期时,众多相关企业都在期待政策延续,部分生产企业更出现了没有政策便无法生产、销售的窘境。补贴和优惠政策已然成为企业发展的决定因素,企业最大的动力已经不再是如何满足市场需求,而是进一步来满足政府喜好,然后拿到相应的补贴和优惠政策。补贴终有完结的时候,只有把市场作为惟一出路,真心对消费者负责,企业才能在产品设计、制造等方面给予充分重视,找到健康的、可持续的获利方式。在政府补贴上,笔者建议,不能对所有产品采取统一补贴模式。政府应对先进的新能源技术、先进节能减排车辆给予奖励,并采用贷款方式扶持新能源汽车从业企业,才能促生真正成功的新能源汽车企业和先进的产品。

  记者观察

  日前,河北一青年因私出国要办护照,回老家办手续往返6次,跑了3000多公里,忍着工作人员的颐指气使,办齐5个证明。最后才得知,除了身份证,其他证明都不需要。无独有偶,前段时间有媒体报道,浙江某幼儿园从项目审批到验收,花了两年多时间,前前后后竟然敲了133个公章。

  此事一经曝光,引发人们热议,关注的焦点集中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上。至此,笔者联想到在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中,特别是发放补贴资金问题上同样存在审批流程繁琐、获得补贴周期较长的问题。

  所不同的是,前者是个别公务人员高筑门槛,为自己谋利;后者则是地方政府心存私念,或挪用补贴、克扣资金,或据此为地方发展谋利; 而主管部门之间则存在职能划分不明确,流程设置不合理的问题。难怪有企业说,能不能获得补贴还需要看政府的脸色。“脸色”二字真是一种无奈的反讽,也折射出补贴制度改革的复杂和紧迫。

  党的十八大以来,关于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成为舆论焦点。推动这一改革,被认为是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更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内在要求和推进反腐倡廉的重要途径。

  新能源汽车是国家战略型新兴产业,这一产业的发展事关国家能源战略和生态文明建设。对于这样一个朝阳型产业,在相关行政审批流程中理应享受从简、便捷的审批制度,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在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中也应提高认识,为相关从业企业做好服务工作。

(责任编辑:纪成成)
  • 分享到:
返回汽车首页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