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频道 > 汽车评论 > 汽车评论 > 产业评论

刘庆:特斯拉成功不可复制 切勿盲目跟风

2013年11月11日10:10
来源:搜狐汽车 作者:刘庆

  日前,美国纯电动汽车商特斯拉(Tesla)宣布,未来4年日本松下电器拟向公司提供20亿颗锂离子汽车电池,这不仅为松下带来高达70亿美元的收入,更有媒体预测特斯拉汽车的销量有望在未来4年将大幅增长。自从上半年该车企发布一季度财报以来,一夜之间特斯拉成为外界炒作的焦点,而该电动车创始人艾龙•穆思科也被外界誉为汽车界的“乔布斯”。

  笔者认为艾龙•穆思科与乔布斯相去甚远,二者的功绩也不可同日而语。乔布斯掀起了一场智能手机的革命,他创造的iPod、iPad等电子产品风靡全球,深刻地改变了现代通讯、娱乐乃至生活方式。而特斯拉只是实现了跑车的电动化,并无太高的科技含量,因此比亚迪董事局主席王传福才说:“比亚迪分分钟都可以造出特斯拉来。”此言并非妄谈!而且高端跑车市场非常狭小,其高昂的价格,也决定了它不可能像苹果那样大规模推广。在普通乘用车领域,特斯拉的成功不可复制,因此对于那些期望在这一领域取得突破的汽车生产商也大可不必为特斯拉的成功而高兴太早,尤其对自主品牌而言,切不可因外界的一时炒作就盲目跟风。

  电动车大规模普及(尤其是狭义乘用车领域)面临着两大障碍:一,缺乏大规模充电网点;汽车制造商普遍寄希望于电网公司能主动承担建设充电网点的责任,然而充电站需要占用大量的场地,投资巨大且难以收回成本,在没有看到明显市场前景的情况下,电网公司断然不会冒险去大规模建设充电网点。于是便形成了一个僵持的局面:因为暂时没有市场,电网公司不愿冒险大规模建设充电网点,而没有大规模的充电网点,消费者就不愿购买充电困难的电动车,因而也无法形成大规模的市场。二,充电速度慢;虽然许多汽车制造上都宣称通过快充的方式,15分钟左右即可充满80%的电量,但这将造成高电压、大电流的直流充电机大规模集中接入电网,给配电网带来较大负荷冲击,造成配电网的严重过载,同时也会严重缩短电池的寿命。因此在电池领域没有取得重大技术突破的情况下,电动车的充电模式应该以慢充为主,快充为辅。

  特斯拉的成功在于它很好地规避了电动车面临的困难:特斯拉的市场定位于高端跑车,能购买跑车的消费群体都是各个行业的精英,可以说是非富即贵,这类消费者基本上都拥有别墅豪宅,在别墅内停车场内即可以设立造价低廉的充电桩。由于跑车特殊的使用需求,基本上不需要长距离连续性的工作,因此也不需要临时性的快速充电。消费者完全可以不依赖外部的充电环境而在家内自行解决。这是它能成功的最根本原因。

  我们不妨从特斯拉的成功得到一些启示:在电动车商业化的过程中,首先挖掘那些能够发挥电动车优势的市场,而暂时避开电动车劣势的市场。现在大多数汽车制造商扎堆于普通乘用车的电动化,这无异于取己之短,避己之长。

  能够避开电动车充电障碍的市场应该具备以下特征:一,有固定的停车场所,便于建充电桩,利用已有的停车场解决夜间慢速充电的问题;二,有比较固定的行车路线,车辆用途单一,可以在固定的地点设立充电站,便于集中充电。公交车、出租车、校车、企业接送班车、短途市际大巴、市政特种车等都属于能满足上述要求的市场。我们不妨把这个市场称作电动车的外围市场,而把占据乘用车90%以上市场份额的普通乘用车市场称作核心市场。

  自主品牌车厂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应该采取避实就虚的策略,主动占据上述外围市场。这个市场竞争对手少,比较容易获得政策的支持因此也是最容易开发的市场。目前比亚迪大力推广的电动公交车和电动出租车就是一次伟大的尝试,并且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据称,目前在深圳运营的E6纯电动出租车已达800,累及行驶里程1亿公里,单车行驶里程超过30万公里。

  在外围市场的开发和推广过程中,自主品牌车厂可以获得三大收益:一、掌握电动车关键零部件的生产技术;

  我国在纯电动车领域与发达国家的技术水平差距并不大,但在电池管理系统,电机驱动,车身轻量化材料等领域仍需不断追赶世界先进水平。另外在电池充电接口、智能充电设施等邻域,自主品牌也亟需建立统一的行业标准,及早占据技术制高点。

  二、积累电动车大规模商业运营的经验;

  目前世界上所有国家都没有纯电动车大规模商业运营的经验,纯电动车相比于传统汽车而言是一次全新的革命,其商业运营模式也与传统汽车的模式必然不同。一个企业只有好的技术是不可能成功的,还必须要有与之相适应的商业模式。自主品牌可以通过在电动车外围市场的摸索,结合传统汽车的市场经验进行商业模式创新,积累电动车大规模商业运营的经验。

  三、培育消费者的信誉认知度,建立强势的企业品牌知名度;

  J.D.Power最新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今年自主品牌和外资企业每百车平均出现问题的次数分别为155和104,差值又2000年的396降至51,然而调查显示愿意买自主品牌的潜在用户比例却3年来连续减小。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消费者对自主品牌认知度低。

  品牌的建立需要长时间的积累,不可一蹴而就。相对于外资品牌上百年的历史,我国自主品牌的影响力显得非常稚嫩。但在电动车市场大家都处于同一起跑线上,自主品牌应牢牢抓住这一机会提前培养消费者的信誉认知度,重新塑造企业品牌。

  正如大型体育赛事来临之际参赛队伍都要事先进行热身比赛一样,自主品牌不妨将电动车外围市场视作一场热身赛,从中摸索并积累宝贵的技术和市场经验。占据电动车外围市场也可作为向电动车核心市场进军的据点,在电动乘用车市场大规模开启之时就可以枕戈待旦,以逸待劳!

  版权声明:系搜狐汽车独家稿件,版权为搜狐汽车所有。未经许可,不得编译使用,不得转载。

(责任编辑:翟赫)
  • 分享到:
返回汽车首页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