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车采购“新能源化” 自主品牌或弯道超车
7月13日,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联合财政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了《政府机关及公共机构购买新能源汽车实施方案》。“方案”指出,2014年至2016年,中央国家机关以及纳入财政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备案范围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城市的政府机关及公共机构购买的新能源汽车占当年配备更新总量的比例不低于30%,以后逐年提高。
除上述政府机关及公共机构外,“方案”要求各省(区、市)其他政府机关及公共机构,2014年购买的新能源汽车占当年配备更新总量的比例不低于10%;2015年不低于20%;2016年不低于30%,以后逐年提高。其中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细微颗粒物治理任务较重区域的政府机关及公共机构2014年的购买比例不低于15%。
同时,上述文件对采购价格也提出来限制,其规定轿车(含机要通信用车)采购价格扣除财政补贴后不得超过18万元。
此外,值得关注的是,“方案”明确规定,用于机要通信、相对固定路线执法执勤、通勤等车辆配备更新时应当使用新能源汽车。并鼓励在环卫、邮政、旅游、公交等更多领域和更广泛用途购买使用新能源汽车。这对于大力开拓纯电动公交市场的比亚迪等自主车企是利好消息。
此前,公务车“自主化”已率先从军用公务用车逐步落实。据分析,按照公务车每年1000亿元的采购计划计算,如果政策能切实落实,意味着自主品牌车企会通过新能源车迎来超过300亿元的份额,加之公务车市场“旱涝保收”的特点,这无疑将给自主车企的经营带来较为稳定的业绩提升。按照中汽协秘书长董扬的预测,201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5万辆。公务车采购将贡献60%以上的销量。
公务员群体转向私人购车市场 自主难敌合资
此次车改“货币化”模式的推进,势必会令一部分公务员群体转向私人购车市场。但据相关媒体针对部分人士的购车意向调查发现,大多数公务员在购车时首先选择合资品牌,自主品牌显得有些冷清。
这一选择趋向让此前大肆借力公车营销的自主品牌显得颇为尴尬。去年“两会”结束后,公务车采购向自主倾斜的改革信号让各大自主品牌纷纷上马高端产品。以一汽红旗H7、上汽荣威950、长安睿骋、北汽绅宝为代表的中高端车型相继上市,争相抢食公务车市场蛋糕,并寄望通过公务车市场的示范效应搅动私人消费市场。然而,这些车型的销量表现并不尽如人意。
同时,针对公务员客户群体,合资品牌汽车早已展开积极争夺。在今年3月份率先进行车补的深圳,一些厂商都推出了公务员购车专属优惠活动。包括广汽本田、东风日产、北京现代等品牌都推出各类吸引公务员购车的活动。其中,北京现代一家4S店推出公务员更加便捷购车服务,公务员职业仅需提供工作证明、收入证明,便可享受最低首付30%,免息最长年限1年,低利息最长贷款年限3年的优惠服务。广汽丰田也已经出台支持政策,帮助经销商拓展公务员群体的购车需求。
有业内人士指出,与此前公务车采购政策向自主品牌倾斜不同,如今一般性公务用车全盘取消,在市场化竞争中,自主品牌将失去这块福利。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自主品牌长期游走在10万元以下的价格区间,在品牌力上还难以支撑高端车型市场,即便有了高端车型也很难与合资品牌进行市场化竞争。”而提升品牌力并非一蹴而就,要与合资品牌竞争,自主品牌还需要先将基础做扎实。
|
E电园纯电皮卡是啥妖孽
E电园试北汽纯电EU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