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搜狐汽车推出全新品牌沙龙——《大咖开聊》。开年第一期,将目光对准了受到资本市场青睐的汽车O2O市场,其中尤以“汽车上门保养”的商业模式最为清晰。基于此,搜狐汽车3月6日举办了主题为“上门保养的生意”的线下沙龙,以下是e保养副总裁胡红军女士进行干货分享。
各位好!非常荣幸能够有这样的机会跟大家一起交流,感谢搜狐汽车能够给我们提供这样的机会,今天我们e保养的CEO高峰因为出差,很遗憾不能亲自到活动现场跟大家交流。我做个自我介绍,我在这个领域是一名新兵,去年12月刚入职e保养,负责运营管理工作。所以我今天来的主要目的是向大家学习,如果有细节上的讨论,我也愿意多跟大家进行沟通。
我以前是通讯行业的运营商,其实通信行业的运营商最早是做O2O的。从我自己的经验来看,最早的终端销售,从线上的下单到线下的物流派送,再到终端送到大家手里边,这就是最早的O2O。但我为什么出来了呢?是我觉得虽然我处在通信行业里面,但我距离互联网其实还很远,就像今天所说的,在这个领域里面,运营商对于互联网思维还不能诠释得十分完美,所以我就选择勇敢地迈出了脚步。
对e保养来说,实际上它是一个在2014年刚刚成立的公司,属于这个行业的新兵,是跟在卡拉丁的后面陆续进入这个市场的。现在整体规模50多辆车,每天500单左右,其中保养单能够达到40%。而在这个市场上,我觉得我们既面临着挑战,却也充满了机遇。
这两天,朋友圈里面每个人都在转,说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其中有两点很鼓舞人心,其中一点就是大家都在谈论创业,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拉动整个经济发展的双引擎之一。看完我觉得我很荣幸,能够抓住机遇,及时地走出去。而且对于很多创业人士来说,政府工作报告连续提及创业这个词,尤其是今年放到了全新的高度上,也意味着新一拨的创业浪潮或许又将开始了,这里面充满了机会。
还有一点,李克强总理强调,希望能够借助互联网媒体将线上线下的互动式服务做得红红火火,这也就说明,无论是在政策支持上,还是在市场资本的关注度上,未来可能也会有一大批从事O2O业务的公司会从中受益。对于上门保养这一领域来讲,新的机遇其实就在眼前。
说完机遇,我想从我去年入职开始,一开始听高峰讲O2O,后来再听他讲如何去做上门保养,我觉得这个行业很好,是一个以前没有人提到过的行业。但自从我去年年底开始关注之后,我发现这个行业一下就火爆起来了,而且涌现出了很多家来做上门保养的企业。大家觉得这个行业炙手可热,包括市场导入的前期,像腾讯、人保、嘉实多这样的行业巨头,都联合推出了i保养,做人保车险一年免费提供一年的保养,这个对于我们这样的新型创业公司来说,其实打击蛮大的,而且这对于我们来说肯定也不是一个好消息。
再后来,像汽车之家,借助于汽车后市场也推出了O2O平台——养车之家,我们很羡慕他们能够用巨大的线上流量,从而对养车之家进行极低成本的导入,这都是我们难以抗衡的资源。所以对于e保养来说,我们其实也都感觉压力蛮大的。
因为我来的时间不长,我就简单地谈一谈e保养现在的发展状况。2015年,e保养主要将会聚焦在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我们希望把我们的基础工作做得更加扎实。2014年,我们完成了5个城市北京、上海、广州、苏州、深圳的拓展,整个战线拉长之后各种问题都会出现,所以如何能够给客户带来更好的体验,如何能够把口碑传得更远,如何能够把品牌立柱,我认为首要的问题就是要夯实基础,练好内功,在细节上对自己进行深挖。
很多关键环节上,业内人士都比较了解,比如像我们的供应链体系,如何能够打造得更加完美,让客户感觉到其配件能够响应得更加及时,匹配得更加精准,我觉得卡拉丁很有经验,用了一两年的时间收获了核心竞争力。在此过程中,我们也积攒了一些数据,包涵1700多种车型,配件不尽其数,这其实就是一个积淀的过程。
另外一点,派车系统,智能化的派车系统,对于我们来说也是这样的。我们说现在的保养成本有多高?很高!保养的利润点先不说,我们如何能够用效率提高这种利润点,如何用智能的派车系统将订单排得更高效,这也是我们需要极力解决的问题之一。
再有,我们认为在服务过程中能够真正给客户带来好的体验的,从人工触点上来看,一个是客服,一个是技师,都对人有很高的要求。我们说呼叫中心的客服,是不是有了好的服务态度就好了呢?其实不然。因为在线上,我们更要求的是怎么能够引导客户,怎么能够帮助客户解决问题,这个实际上就对他们的专业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我们现在正在不断地对他们进行专业领域化的培训。再说线下的技师,除了我们整个的培训体系之外,我们也需要不断地完善技师的晋升体系和绩效管理体系,留住他们,继而在我们这个渠道上面将他们培养成技术、管理的双面人才,这是我们专对技师团队来进行设计的。在有的城市,我们发现技师的流失率非常高,大家只能再花力气到处招聘,这样成本相应也会非常的高。而我们也在思考如何能够降低这种流失?那就是在招聘环节、培养环节实现全流程的标准化。
此外,公司内部还会存在内在驱动。这种驱动来自于两方面:一方面来自于产品,另外一方面则来自于指标体系。有关产品的,我们就在想如何把线下的标准化过程做得更细,在后市场,尤其是在汽车领域,品类的区分越来越细,我们希望短期内不要兼顾太多,而是要把某一领域做透,能够真正体现出它的规范性和标准化,要多花一些心思,着力把它做得更精致一些。另外就是指标体系,指标体系对于我来说呢,因为我是运营商出身,所以就意味着在运营层面到底需要哪些过程指标?哪些结果指标?在客户需求方面还需要哪些?今后我们不怕规模到底有多大,但关键的核心问题一定要抓在手里边,所以对于指标的监控,对于各点的把控,我们也要提前布阵。
最后我想说的是,2015年对于e保养来说,前期就是一个夯实基础的过程,一个建立根据地的过程。而以上就是我想和大家简单分享的东西,感谢大家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