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已过,没中枪的企业松了口气,但当晚被央视“枪头”瞄中的那些品牌,心中却甚是苦闷: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
当晚,东风日产、奔驰、上海大众的经销商遭遇了一次前所未有的“技术考验”:一辆被人为制造出故障假象的汽车驶入维修厂的那一刻,就注定了他们成为了这场“揭黑”剧目的主角。
央视记者对4S店的售后服务进行了调查体验:专业人士断开发动机第四缸的点火线圈插头,发动机出现明显抖动,同时仪表盘上的故障灯亮起,接上插头,车辆抖动随之消失。
专家称,对普通的维修技工而言,这是非常简单的一件事。
然而,在杭州市多家东风日产4S店,有的服务顾问称是点火线圈坏掉;有的不但要求更换四个缸的火花塞,还被要求清洗节气门以及喷油嘴;有的给出的维修建议更离谱,称要换六个火花塞和六个点火线圈,需要花3000元左右……
央视结论:车商借小病大修牟利。
车行为啥在朋友圈叫屈?
随后,车企公关那个忙啊,纷纷发出声明,大多是诚恳地表达:将严查相关细节,那些真的出了问题的经销商,是必须受到惩罚的。
不过,朋友圈中却有车商工作人员出来喊冤了!“哥比窦娥还冤啊!”
到底这是咋回事?
据这位车行的人士所述,车辆怠速情况下拔掉再插上点火线圈,ECU一定会有单缸失火的偶发故障码。“你再跟维修站说车辆曾发生过发动机抖动,人家当然会帮你换单缸的点火线圈,为防积碳清洁节气门也合情合理,这是因为维修站不认为你车主会主动拔插头!”
所以,在这位车行人士眼中,这一切做法其实是合情合理的。
听此一言,这件事车商的说法未尝无理,但央视也有真凭实据啊!哎哟,这到底谁说的才在理?容南都君放个马后炮:他们各自的做法都有不够严谨之处,各打五十大板!
央视设的“局”合理吗?
央视这个揭黑的“局”是否真的无懈可击?
专家称:要维修这个点火线圈断开的故障,是普通维修技工都能轻易解决的事情。
这让人想到了念书时课堂上的一幕:一道奥数选择题,有百分之八十的学生都做错了,然而,当老师解释完整个解答过程与思路后,大家都恍然大悟!当时,老师笑呵呵地补充了一句,“实在不会做的话,碰个运气,选C就对了!”
是的,知道了答案,再来看问题,有时候会一切复杂的问题都会变得简单。
所以,专家“故障简单”的论点是成立的,他认为简单是理所当然的。
不过,对于那些即将对车辆进行维修的车商而言,却只知道“发动机抖动,故障灯亮起”的情况。导致这种故障现象的可能性有多少呢?若车身真的有所谓故障码,那么作为不明就里的维修工,又该如何处理呢?
此时,上文车行人士的“诉苦”与“申冤”未尝不是一种可能存在的解释,因为他们都不知道确切的问题,还在查找解答问题的方法。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让车恢复原貌,但这方法可能有很多种。
很可惜,车商给出的答案并不符合央视的预期,所以得出来的结论是:车商小病大修。
有时候事实可能不是真相的全部
这是事实,车商确实花了比预期更多的功夫才把车修好了,但这是否就能说车商是故意为之的呢?有时候,事实可能并不是真相的全部。
容我善意猜度,车商当时可能知道问题出在点火线圈,亦可能受到了其他各种故障现象的影响,而产生了“误判”。
不过,这个“误判”,有时可能是必要的,毕竟汽车在工作的过程中,是存在着很多的可能性的。所谓“牵一发则动全身”,对于车商而言,对整体所有可能导致此隐患的问题进行检测并修复,亦并非一种失误,毕竟这是一种保证车辆整体安全性的优先级考虑。
那么问题来了:这几家车商中枪的原因在哪呢?或者他们就错在,没有跟消费者很好地解释车辆故障的所在,一口咬定所有问题的可能性,甚至直接更换配件而消费者不知情!尤其是部分工作者在服务时的一些不够严谨的应答与说法,给了人一种不专业的错觉与心理预期。这一切,让之后发生的一切进展到百口莫辩的地步。
倘若一开始,车商断出点火线圈的故障可能后,主动向“车主”解释清楚车辆同时检测出其他故障码,而向车主说明并提出诸如“是否进行全面修复且进行车辆保养,以确保万无一失”等指引的话,那么舆论或者不会这么一边倒。
当然了,不排除即使如此操作,也会被说成不专业。但试想想,你说你喉咙痛(卡到鱼刺了),却不向医生说你之前曾经吃过鱼,结果又会如何呢?
这是一道发散思维的考题
话又要说回来,这并不是要质疑央视这次调查的可靠性,站在媒体的立场来看,这是一个很有价值的报道,反映了一系列的行业现象,对央视还是大大地点赞的!或者结论不是十分准确,但确能反映行业的一些需改进之处:例如服务细节,只换不修等做法的不妥当,或者待商榷之处。但就此把问题提升到“诚信”的层面,似乎仍欠严谨。
倘若要更有说服力,来一场潜伏或许更好,这样才能真正看出一家车商在修车过程中,是故弄玄虚,还是真心待客。
否则,倘若设置了一道发散思维的考题,且仅设想了一个标准答案,那么这道考题肯定很多人都考不好。
【本文内容版权所有,欢迎订阅及分享到朋友圈,其他媒体(包括公众号)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更多精彩内容请搜索微信公众号“南都汽车全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