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禅房村/车聚网
『村长手记之五十六』 进入2015年后,汽车传媒江湖的生态圈愈发恶劣,打开“无密”,几乎每天都能看到媒体老湿的吐槽:谁谁谁家这次没发车马费啦,谁谁谁家这次都改微信上市啦……类似的话题每每都能盖起百八十层楼。
看热闹的人群可能想不明白,小小车马费,为什么会引起这么大的共鸣呢?其实,小小车马费的作用还不止于此,它的消失或缩水,还将推动汽车传媒的大洗牌。
车马费的由来,已有人专文描述,村长就不赘述。无论它最初是出于什么目的出现的,经过二十年的发展,车马费已成为行业潜规则。车马费的作用已经在客观上演变成汽车生产企业和/或公关公司购买媒体资源,对于这一点,很多人都有清醒的认识。
但它还有另一层含义:它已经成为媒体老湿收入的一部分,在客观上还起到了减轻媒体出资方工资支出的作用。车马费虽小,但胜在稳定且多,因此媒体资本方在设计薪资体系时是将这笔钱考虑进去的。这就是为什么在过去10余年间,虽然汽车媒体老湿们工资单上收入并不高,写稿的稿费标准也偏低,但却没人造反的原因。
然而,在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车马费还是缩水了,甚至慢慢消失也是可预期的。于是问题出现了:怎么保证媒体老湿们的权益?
媒体老湿需要养家糊口,堤外损失了,就必须堤内补。这意味着,老板们要提高薪资,化暗为明。只是在广告收入大幅度下滑的大背景下,老板们能撑多久是个大问题。可以想见,紧缩是必然选择。
对媒体老湿们来说,堤内补不了损失的话,或是出来做自媒体自谋生路,或是彻底转型离开;无处可去的或真在坚持自己新闻理想的,也会掂量每一个活动的新闻价值,当下可去可不去的活动,今后就不去了。
下一个倒下的多米诺骨牌,是汽车厂家吗?不,首当其冲的是那些公关公司。当你费尽心思组织了个活动,发现参加的媒体却寥寥无几,甲方老总们的脸色肯定不会太好看。
禅房村者,汽车业从业人员也。10余年间,既接受吉工大、北大、清华3所名校之熏陶,更历经媒体、国家机关、高校之磨练,形成了对汽车产业的独特认识。
村长手记是禅房村在车聚网(www.autoju.com)的专栏名称,用经济视角聚焦汽车产业变化的短篇文章。工作日每天更新一篇,没有大道理,只说大白话。
---------------------------------------------------------
欢迎微信搜索“autoju”(←长按可复制)关注车聚网
车聚网,网聚汽车人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