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春天,的确是个润物细无声的时令,确实,也是一个适合做春梦的时间。
譬如,4月份两个最重要的国际车展——纽约车展和上海车展,不仅在展览时间上顺利接棒,而且,还有可能在市场环境、技术趋势、产品理念等各个维度存在不少共鸣。
暂且放下两个展会在历史、规模上的差别,也不去纠结两个区域市场发展阶段的差异,其实,逐渐迎来复苏的北美和正在迎接拐点的中国,都将面临大致相近的外部环境:市场低速增长的新常态、产品更为严苛的使用环境、渐成主流的年轻一代用户,互联网对汽车产业的渗透,等等。
笼而统之,两天之后闭幕的纽约车展和十天之后即将开幕的上海,有可能做出相似的解答:一方面,是着眼新车的升级换代来提振市场的信心和表现,另一方面,则是把握最新的行业趋势,做好前瞻性的产品和技术布局,不至于在未来的竞争中出局。
如果,我们将审视的焦点再对准局部细节,深入而具体地去观察两大车展上的展车亮点,那么,至少可以在接下来的五个维度,发现纽约的车展是如何驾着魔都的梦。
第一,两个展会的展览面积尽管不能同日而语,但是,主流品牌们对SUV的热情却如出一辙。近两年来,国际大车展变身SUV展并非笑话。注重推美规车的纽约车展是这样,侧重做中国市场的上海车展更是这样。跨国品牌们负责开拓更多空白的细分市场,而中国品牌们负责乘势享受市场红利。
第二,无论是大胆设想未来的概念车,全新换代的量产车,还是主力产品的改款升级,“运动”成为迎合年轻消费口味不约而同、屡试不爽的路径,它早就不是某个车型类别的标签,而是一个流行的必备要素。似乎运动,老是运动,自家的产品就有救了。
第三,欲望总是贪得无厌,好比新生代汽车消费者们对汽车提出的貌似自相矛盾的要求:既要动力够好,又要低碳环保,既要舒适豪华,又要简约低调。臣妾怎么做得到?解决办法就是应用更多新材料,譬如全铝、高强度合金等轻量化材料,譬如提升内饰质感的软性材料,能上的都给它用上。
第四,既然是举世瞩目的国际大展,不能没有料,也别说没有新鲜货,新能源汽车就是这样一个搁哪儿哪儿香的香饽饽。纽约车展上,几乎欧美日主流汽车品牌都为重量级产品推出了混动版本,上海车展多达103辆的新能源汽车中,跨国品牌占52辆,中国品牌有51辆,让你一次看个够。
第五,互联网造车并不是分分钟之内的事情,但是互联网、大数据对汽车产品和产业的渗透却是事实,基于车载互联的信息娱乐、数据交互和智能驾驶,已经被前瞻性的品牌视为未来竞争的高地。诞生了腾讯、百度、阿里巴巴等互联网公司的中国,现如今正为互联网+发高烧呢,自然也会成为汽车智能化应用和试错的沃土。
喔,对了,差点还忘了最后一条,今年上海车展官方首次取消车模走秀,也算正式和国际接轨了。媒体也好,观众也罢,少了看胸展的撸sir,多了看车展的车迷,这也算得上是两地车展另外一个声气相求吧。
路由社:一个有观点、有态度、有情怀的汽车移动新媒体。可以微信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公众号roadbook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