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上海车展正式开幕。在以往,上海车展一直是国内外各车企的舞台,但近两年随着互联网业与汽车业的互相渗透,上海车展已不是汽车企业的独家阵地,越来越多的“跨界”公司正积极参与进来。
一嗨租车正是其中的典型例证。从新闻报道可以发现,近段时间,作为国内最大的连锁汽车租赁公司之一,一向低调的一嗨租车动作频繁,多次爆出大批量购车的消息,粗略统计一下,这一个月以来一嗨租车宣布购入的车合计有近一万辆之多,包括5000辆名爵锐腾、2000辆东风风神系列、160辆宝马之诺1E、近百辆沃尔沃S80L等。按一嗨租车最新财报,截至2014年年底,一嗨租车车队总规模是19746辆。而最近这一轮“买买买”,一嗨车队就扩张了接近50%。
与疯狂烧钱的滴滴、快的,乃至神州租车相比,一嗨租车名声不显,相当低调,但在中国汽车租赁业却是老资格。一嗨租车由章瑞平创立于2006年1月,公司总部位于上海,在全国100多座城市开设了1200多个服务网点,提供100多种车型,服务范围覆盖全国。去年11月18日,一嗨租车在美国纽约交易所上市,交易代码为“EHIC”。是中国在境外上市的两家互联网租车企业之一。
说一嗨租车老资格,有两个原因,一是一嗨租车涉足汽车租赁业时间长,至今已经有九年多,与当红炸子鸡滴滴快的相比几乎属于叔伯辈儿(2012年,滴滴才创立);二是因为一嗨租车是中国首家实现全程电子商务化管理的汽车租赁企业。
近年来中国用车市场风起云涌,烧钱撕逼事件层出不穷,深处其中,一嗨租车就像个另类。从创始人、董事长兼CEO章瑞平开始,一嗨租车处处都显示出海派风格。在中国互联网业,上海派是一大类,它们总部在上海、发迹在上海或者由上海及周边人士创办,其经营作风总体上是务实、低调、扎实、不张扬,包括易趣、分众传媒、大众点评网、百姓网、携程、途家、如家、饿了么等,这些上海派企业受上海本地商业文化影响很深,长于周到细致的服务与企业运营上的精耕细作,与北方互联网企业大开大合的烧钱扩张文化有很大的不同。
章瑞平就是个典型的上海籍创业人士,一嗨租车上有很深的上海风格或者说章瑞平的个人烙印。不妨先从创始人的一面了解这家企业,比如福布斯中文网曾写道:章瑞平是很典型的上海人和“海龟”的综合体,他有上海人的细腻讲究,大背头梳得一丝不苟,围巾和衬衫搭配得宜,几次公开的采访中,他熟稔地操起英语,中文中有淡淡的上海腔。在租车这个“脏累苦”的行业里,他正努力破冰。章瑞平出身知识分子家庭,其父上世纪50年代就在莫斯科留学,1985年,从复旦大学计算机系毕业后,章瑞平去美国求学,1990年,章瑞平在硅谷首次创业,进行汽车调度系统软件的开发和销售,后来发展成为美国最领先的汽车调度系统软件开发商之一。2002年,章瑞平回国创业,想将在美国开发的调度软件本土化,为中国车队服务。到2006年,他自筹资金创立了一家只有几台车的小型车队,这是“一嗨租车”的起点,他希望将运筹学和系统化的经验引入到这个行业的运作中,创立一家高效运作的公司。“回国初发现当时国内汽车租赁模式比较传统,所以我认为有大幅改善的机会。”
从章瑞平的经历中可以找到一嗨租车的几个基因,首先是上海基因,然后是技术基因和互联网基因,所以说一嗨租车虽然兴起于传统行业,但从一开始,骨子里就是一家互联网企业。
在北京和上海,我体验了几次一嗨租车,其细腻、周到的服务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客观说比其他专车服务体验要好,当然价格也高一些。通过这些一嗨租车的特色可以很直接的感觉到,一嗨租车跟滴滴、快的、神州租车等选择了不同的发展之路,后者更追求市场占有率与快速扩张,而一嗨租车则追求本领域的精耕细作,拒绝烧钱。目前看这两条路各有特色,还不能说谁对谁错。
那么面对对手咄咄逼人的的烧钱战略,一嗨租车怎么应对呢?章瑞平是这样说的:“竞争永远存在,一嗨不会贸然投入到补贴战当中,做个人专车和出租车直接竞争不是我们主要的方向和目标。”
如章瑞平所言,目前一嗨租车的发展重点其实在三个领域,一是个人自驾租车业务,这个不需多说,竞争对手是神州租车;二是新推出的P2P租车一嗨车享,一嗨是第一家开展P2P租车业务的汽车租赁企业。此平台为闲置车主和有用车需求的用户,搭建了桥梁。车主将闲置车辆分享到“一嗨车享”,有用车需求的用户则可以通过一嗨车享”与车主取得联系,从而实现社 会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以及汽车的共享。三是针对大企业尤其是500强公司的专车租赁业务。在这三个领域,一嗨租车力图通过优质细腻的服务构建“护城河”。
比如在企业级专车租赁业务中,一嗨就有很大的业务优势,上海人的特点是喜欢“买办”文化,其思维并非一般企业所能理解,上海500强企业众多,一嗨租车很早就拿下这一块业务,而在这个领域的争夺也不是打价格战能解决问题的,有这么一个小故事能说明一些问题:说一嗨租车对个人市场推出互联网专车业务后,立刻接到了一位500强企业高管的电话,问这会不会影响到一嗨的整体服务。在商务市场,客户对价格相对不敏感,而对服务更敏感,这深刻的启发了章瑞平,所以章瑞平提出一嗨租车要学海底捞,要打破盈利坚冰,提出与“大”相比,一嗨要更注重“壮”。
从以上角度看,一嗨选择现在道路的逻辑就很明确了。其实说到底,作为在美股上市的互联网公司,一嗨本身也不缺乏资本力量的支持,区别在于把钱用在什么地方,滴滴快的是用于在最短时间内抢夺市场,在打车补贴大战中,有消息称双方烧掉了约20亿元,这20亿元如果拿来购买汽车,至少是2万辆。而一嗨选择的是后者--两万辆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