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奔路
五一前夕,广州市工商、交委、公安联合行动,对Uber广州分公司以涉嫌“未办理工商登记手续”和“组织不具备营业资质的私人车辆从事经营活动”为由进行查封,现场查扣上千台iPhone手机。此消息一出,一片哗然,假期三天不少人都在讨论Uber在华的前景,倒Uber派为政府部门的行动鼓掌,认为这对打击非法黑车有利,保护了出租车行业的利益,但更多的是挺Uber派,他们认为政府封杀Uber,是在保护既得利益集团——出租车相关行业,而共享经济才是未来。
广州Uber被查封后,我立马查了所有的相关新闻,并再次试用了自己手机里的Uber,确认北京Uber还能正常使用,然后就预约了一辆帕萨特,开开心心的和小伙伴玩耍去了。不可否认,我是一个Uber的深度用户,Uber从叫车便捷性,价格优惠、用户体验上,都要优于出租车的叫车服务,而且每次下雨或下雪的夜晚,当我试完所有的叫车软件并加价也叫不到车时,唯有Uber可以顺利的送我回家。
Uber广州被查 新旧利益集团的博弈加剧
此次Uber广州被查,工商部门的理由是涉嫌“未办理工商登记手续”和“组织不具备营业资质的私人车辆从事经营活动”,但实际上不止Uber,诸如滴滴、快的专车服务,以及其他的叫车软件,或多或少都存在私家车从事市场经营的活动,难道这次查封广州Uber更多是为了杀鸡给猴看?
实际上,这并不是Uber第一次面对政府。据不完全统计,Uber已收到14个国家和地区的禁令,甚至在其“出生地”美国,爱达荷、阿拉斯加等几个州也明令封杀。之所以没有被完全禁止,很大一部分原因便是民意。
政府查Uber有评论认为仅仅是要保护既得利益者——出租车行业,包括出租车公司以及某些既得利益团体,却没有出租车司机什么事。原因很简单, Uber以及各大专车软件的兴起,在事实上已经打破了传统出租车对专车形式出行的垄断,这显然是动了出租车相关利益者的根基,但旧的利益集团有着合法的外衣,而新的利益集团则没有,不过新的利益集团有的是民意,所以未来新旧利益集团的博弈将更为激烈,一方欲通过法律再次强烈打击共享经济,另一方则希望通过修订法律条款给自己一个合法的身份。
Uber在中国的快速扩张 运营和营销功不可没
2013年8月Uber正式入华,经过一年的水土不服后,从去年开始发力,对司机层面,采取激励式的补贴,只要拉得越多的客人,你的补贴就越高,而对乘客层面,那就是一定能叫到车,因为采取就近分配车辆的原则,只要有空车,就肯定能叫到,而且价格便宜,车还比较高档。
相比北上广出租车里比较常见的桑塔纳3000和北京现代伊兰特,Uber上经常出现奥迪A6L、凯迪拉克XTS、宝马328Li级别的车型。而且Uber要求必须五年之内的车龄保证了不会出现某些里程超过50万公里的出租车那种随时都会散架的感觉。我依然记得第一次碰到给乘客准备了矿泉水的司机时的惊喜,毕竟出租车的体验已经把大多数人对出行的体验期望值拉得很低。
同时,Uber在营销上也很会聚拢人气,比如Uber近期在上海的一键叫直升飞机,用户可以在活动期间,每天有20名用户可以通过uber叫到一辆直升飞机,送你到市内的任何地方,再比如佟大为变身Uber司机,2015年4月6日,一个视频在网上疯转——在上海,明星佟大为驾驶着售价近100万元的特斯拉电动汽车,作为一名Uber的司机满市转悠着拉客。此外,Uber雪糕日、Uber公主车等等一个个新颖好玩的营销手法,让Uber的名声越来越响亮。
这是移动互联的时代,也是“互联网+”的时代,科技公司正在“革传统企业的命”。作为一个个性十足的挑战者,Uber的互联网基因决定了它能做传统企业做不到的事情。Uber解决全人类“移动”需求的方式并非自己出钱,而是在已有的空余能力和需求之间搭桥,即大热的“共享经济”理念。虽然拥有“共享经济”模式的Uber目前仍存在缺乏行政监管和法律不承认的现状,但随着各方博弈和社会讨论的加剧,“共享经济”模式必将和目前的出租车模式形成有机的组合。
众所周知,出租车行业长期以来存在着乘客不满意、社会不满意、司机也不满意的怪象。这些问题集中起来就是现行出租车行业管理和服务体制已经不适合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进行全面改革,从政府部门配置资源转向由市场配置资源,由政府说了算转向市场说了算,彻运营底放开政府牌照垄断。向符合条件的个人发放牌照,通过公平竞争提高服务质量,让出租车行业的经营方式,由企业经营单一服务转向多种经营方式,用多样性的服务满足市场需求,
文书车云,新锐汽车自媒体。关注汽车行业|新车|营销|用车|销量|试驾|自驾游,欢迎关注《文书车云》微信订阅号wenshucheyun←长按可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