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长春&武汉,对个人而言,这是竺延风和徐平难度均等的艰难穿越;对东风和一汽两大汽车央企来说,更是责任与使命的荣耀捍卫。
“我永远是一个东风人,欢迎大家到一汽来看我。”在走进东风大道特1号东风汽车公司总部大楼门口的中巴车之前,刚刚卸任东风汽车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的徐平,向为之奋斗了33年的地方和同事们,不舍告别。
5月6日上午,在东风公司总部,中共中央组织部干部五局局长毛定之宣布,“竺延风同志任东风汽车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免去徐平同志东风汽车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职务。”
在任命宣布之后,东风汽车公司总部的干部职工为老书记组织了一场欢送会,从当时流出来的照片中可以看到,集团新晋董事长、党委书记竺延风愉快地拉起徐平的手,指着电子屏上的谢语,对其多年来的付出表示感谢,竺延风很快就熟谙地做起主人的角色。
从东风大道特1号的东风公司总部大楼走出之后的第二天,5月7日上午,在毛定之的陪同下,徐平出现在长春市东风大街2259号的第一汽车集团总部,依照同样的程序,在一汽集团的中层干部大会上,徐平正式成为一汽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
从东风大道1号到东风大街2259号,街道的名称透露着两家同为央企的汽车集团深厚的渊源,竺延风和徐平各怀使命,肩负起执掌东风和一汽两大巨头的全新征程,但是,身处熟悉而又陌生的地方,越发艰难的外部市场环境,注定这将是两场艰难的穿越。
【整肃与开拓】
无论是谁,此刻站在徐平的位置,内心定是百感交集。从1982年大学毕业进入二汽到33年之后远赴长春,中个滋味,惟有他本人才能感受,这在他昨天简单的离别致辞中几欲落泪,便可窥见一斑。
一般情况下,在央企掌舵的副部级高层的退休年龄为63岁,对于1957年出生的徐平来说,此番一汽赴任不排除是他职业生涯的最后一站。在许多人眼中,“平稳过度”是最后一站最好的选择,但对于重任在肩的徐平和动荡的一汽集团来说,他不仅要肩负迅速稳定队伍的工作,还必须要重振“共和国长子”市场与政治地位的艰难使命。
这种挑战,是对在十堰和武汉待了33年的徐平巨大的挑战,但是同样也是徐平熟悉的课题,自从2005年升任东风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兼总经理以来,东风公司10年内先后完成了合资布局夯实、集团整体上市和“乾D300”大自主计划的出炉,徐平和他的团队,在前任总经理苗圩的基础上,不仅完成了老国企东风公司在新时代的战略转型,并战术性地展开和加强与合作伙伴的交流与合作,从2011年开始整合旗下资源支持自主品牌发展,为如今的东风公司赢得了创立46年以来最好的局面。
目前,一汽集团面临的局面更为复杂和艰难,虽然凭借一汽大众和旗下奥迪品牌的丰厚利润支撑了一汽集团强大的盈利能力,但是旗下其余几家合资公司发展缓慢,传统的商用车市场接连被东风、重汽甚至福田超越,自主业务分散,红旗的起起伏伏更是备受诟病,相比大山里走出来的东风公司,一汽的包袱更重,需要整合的板块更多。
如果说,过去的十年,快速增长的汽车市场给予了东风公司纵横辟阖的时间和空间,但是已经步入微增长的汽车市场,留给徐平和一汽集团施展的空间已经大幅度萎缩。
毋庸置疑,在东风大街68号的上任初期,徐平需要做的是加深对一汽集团上下的了解,当务之急要稳定集团大局,因为反腐风暴,前任董事长徐建一的落马导致一汽集团深陷各种是非漩涡中,集团上下一度人心惶惶,为了下一步战略或计划能够顺利执行,徐平需要建设一个稳定且健康的干部队伍。
徐平走马上任东风大街2259号,是一汽集团近30年来第一位外派的掌门人,没有盘根错枝的联系,徐平能够对一汽集团发展中出现的问题看的更清,也更加没有羁绊,“乱世当用重典”,即便徐平的性情温和,但此时需要他去梳理一汽集团各事业单元的发展问题,整肃一些拖累集团发展“负资产”,完成拖欠已久的上市计划。
作为一汽集团新晋掌舵人,徐平还必须为深陷困境的一汽集团完成顶层设计,并为之设计一整套的战略展开与执行路线,而这,恰恰是徐平在东风公司10年来积累下来的宝贵经验和财富,也是高层对徐平治下的一汽集团的期待与使命。
【改良与精进】
相比老领导徐平在一汽的繁重任务,东风公司新晋董事长竺延风的使命同样艰巨。
和上汽集团逐渐拉大的差距、板块轮动的阻力、底层推动的缓慢、人才治理的年轻化以及海外事业的突破,这些课题,都是竺延风任上的必修课题。
不过,从东风集团内部反馈的信息来看,大多数都对竺延风加快推动这些变化充满期待,在苗圩和徐平两任掌门人打下的良好基础之上,也相信他能带给东风上下带来不一样的思维和变化。
竺延风的工作经历告诉我们,他不是一个能耐得住寂寞的人,在一汽集团任上,他并购天津汽车、与丰田汽车合资、探索“红旗”、“奔腾”自主品牌发展路径,为一汽输入了许多全新的变化。
但在整个东风公司各项事业按照发展规划、稳步向目标前进的时候,重新修改发展战略并不是一个合适的选择。尤其是在离开汽车行业多年后,竺延风需要一段时间来重新认识汽车行业和东风汽车。
与一汽集团一样,东风公司也是一个偏向于保守的老央企,集团历史包袱重,掣肘多,在东风集团各子公司发展多年后,其干部层面处于一种相对固化的状态,不利于整个公司的人才队伍革新和年轻化,也滋生了许多问题。
东风公司虽然规模比较大,但因为相对固化的管理模式,东风旗下各部门的资源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整合,存在板块之间发展不均衡,相互之间缺乏合理而且高效的协调机制,虽然2011年开始,新班子上任之后已经设置完备的顶层设计,但是在具体落地上,受到诸多的钳制,推动力不足,这将是制约东风发展的另一个问题。
但是对新晋董事长竺延风来说,空降而来的羁绊很少,在总经理朱福寿和一干在东风多年的少壮派干部的配合之下,能够更果断推动一些之前止步不前的变革。
随着竺延风和徐平的任命落地,两大集团紧锣密鼓的调整也随之展开,这里面不仅包括各自子公司的人事调动,也包括未来两大集团在各个业务层面之间的协同与交流想象空间,已经徐徐打开。
从东风大道1号到东风大街2259号,这不仅仅是武汉和长春两大汽车重镇的时空穿越,也不仅仅是身负重任的东风和一汽两大汽车央企嫡子的责任与压力,更是竺延风和徐平两位新任掌门人面向未来的艰难使命。
文/张力克
-----------------------------------------------------------------------------------
无原创,不公社。搜索“汽车公社”微信公众号并关注,第一时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