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链接: http://geekcar.net/archives/21534
就在最近,酝酿了小半年的滴滴顺风车页面终于在滴滴打车 App 里出现了。和之前的专车服务一样,这个主打拼车概念的服务同样没有单独使用一个全新 App,而是作为一个新增的版块。目前这个页面还处于招募车主的阶段,等到正式上线之后就会提供在线拼车的服务。
由于拼车服务的合法性一直以来都是一个极具争议性的话题,因此在随着各地政府出台了各种管理规定等等政策来支持鼓励拼车出行之后,拼车的市场才逐渐明朗起来。大概的时间节点是在今年年初,在这个时间前后出现了一大批拼车软件。
在滴滴顺风车进入市场之前,拼车业务主要还是集中在几家相对较小的公司,例如嘀嗒拼车,51 用车等等等等。Uber 的「人民优步」以及快的的「一号快车」业务,虽然在推出的最初都是打着拼车的旗号,但经过实际的体验之后却还是以专车的形式在运营,唯一的差别可能就是在价格上会贴近拼车服务的定价原则。在这一点上,快的以及 Uber 的行为看起来就有那么点名不副实的意味了。
作为行业巨头,滴滴在去年年底融资超 7 亿美元并且在今年情人节与快的合并。目前的体量已经远远超过了国内的任何一家同类公司。而且如果你想在现在的互联网行业找到一家企业身后同时站着「阿里爸爸」和「企鹅妈妈」,相信除了滴滴快的之外也没有别的可能性了。
而在出行领域,补贴是永远的主旋律。 基本上所有出行软件打开市场的方式都是大量的补贴。烧得起钱才能活下来,这样的思维基本上已经成了行业内的共识。但目前的拼车市场暂时还没有资本巨头的出现,处于一个相对平稳的时期。一旦滴滴进入市场,可能未来的拼车补贴力度就不会像现在这样「小打小闹」了。在我的印象中,滴滴始终和一句话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能用钱解决的问题就不是问题。
在顺风车业务上,滴滴的烧钱之路从招募车主就已经开始了。具体的补贴是这个样子:对于注册的车主首先奖励 20 元,完成首单后奖励 100 元,成功推荐车主的也能享受 10 元奖励,而奖励的形式是出租车券。这与别的软件只是在服务过程中对车主提供补贴的模式相比,在注册期就可以对车主产生更大的吸引力。对于真正服务的阶段,以滴滴的财力来说,补贴力度肯定不会少于目前的几家公司。
其实从用户的角度来看,他们可能并不会关心你们的业务叫什么名字,是什么性质。只要能够满足其出行的需求,如果服务好还不贵的话,这就够了。所以当某个软件在一段时间内补贴力度特别大的话,就会出现短期内用户量疯涨的现象。
对于车主其实也是这样,当注册的流程逐渐被简化,现在几乎所有的拼车业务申请都只需要在线上就可以完成。更换平台的门槛已经低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更不用谈什么忠诚度了。谁的补贴多就去哪家,对于车主和用户来说其实就是这样的逻辑。
滴滴推出了顺风车,对于那些小的企业来说既是风险也是机遇。其实这完全可以参考专车服务的发展轨迹,当经历完最初的洗牌之后,最后还能活下来的怎么都不会太差。当然,活下来的关键还是钱。就在我写稿的刚才,嘀嗒拼车宣布完成 C 轮融资,规模为 1 亿美元。51 用车在早前也接受了百度的融资,看起来都已经准备好接受「战争」的洗礼。他们都清楚的意识到资本巨头已经进入市场,烧钱也就成了无奈之举。跟着烧下去的话还有机会活,如果不烧那基本上就是死路一条了。
与此同时,易到用车和神州租车都计划在近期发布自己平台的拼车业务。越来越多的「狼」都要来了,拼车的战争其实才刚刚开始。
滴滴顺风车计划在 6 月 1 日正式上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