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频道 > 汽车新闻 > 2015全球汽车论坛

李书福:并购沃尔沃让吉利得到更好的技术

2015年06月10日15:27
来源:搜狐汽车 作者:新闻中心

  【编者按】2015年6月9至10日,以“大变革:重构产业体系”为主题的全球汽车论坛第六届年会(GAF2015)在重庆召开,800多名中外专业人士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未来汽车产业格局变迁。搜狐汽车第一时间带来现场报道,与您共话中国汽车产业大变革。以下是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的演讲发言:

  吉利集团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企业“走出去”的重大战略政策,充分利用两个市场,努力探索,大胆实践开放、兼容的自主创新发展道路。有一些心得体会与大家分享。

  一、战略管理

  吉利早在2001年就对世界汽车工业格局的变化做了战略性评估,认为未来十年根据全球经济发展规律,一些传统的世界汽车巨头将面临新一轮的洗牌,这对吉利的发展可能是个机会!2007年5月率先实施战略转型,宣布不打价格战,从“低价策略”向“技术领先、质量可靠、服务满意、全面领先”转型,为企业“走出去”做好了战略安排。因此,当全球金融危机突然降临时,吉利非但没有束手无策,反而显得胸有成竹。2010年8月,吉利以18亿美元,接收沃尔沃汽车集团全部实物资产和无形资产,包括3加工厂、1万多项专利权,完整的研发体系、供应链、员工培训体系、安全试验中心、大型试车场以及遍布全球的销售与服务网络。

  二、依法、透明、诚实守信、相互尊重、可持续发展安排

  有人问我,吉利成功融合沃尔沃,靠的是什么?我的体会是,靠沟通互信,靠合规合法,靠和而不同的中华文化底蕴;靠与工会组织建立良好沟通,坦诚相见,同舟共济;靠尊重欧洲成熟的商业文明,严格目标管理,有效放权,让管理层充分发挥“主人翁作用”;鼓励思想碰撞,强调人文关怀,用“和而不同”包容各种建设性意见,确保企业沿着设定的战略轨道可持续发展。

  我们都知道,在国际并购中,存在一种“七七规律”,即70%的并购未达到预期商业目的,其中70%的原因是文化因素。就文化因素而言,最难逾越的鸿沟,一是与工会组织的关系,二是管理方式的差异。现在看来,这两条鸿沟并未对吉利融合沃尔沃形成障碍。东西方文化并非不可调和,关键在于包容互信,彼此尊重,和而不同。整个并购过程历时两年多,双方之间从不了解到羞羞答答,直到充分了解,建立互信,这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尤其是作为一个中国企业,在西方人眼里是比较异样的,他们喜欢中国的市场,但不一定理解中国企业的治理方法与价值伦理。因此,如何让他们更多地了解吉利,更好地了解中国非常重要。沃尔沃有四个工会,他们分别来中国,到工厂、车间全面了解吉利与员工的关系,他们去全国总工会、浙江省总工会了解相关情况。我们在并购陈述中也明确了并购厚德管理安排,“沃尔沃沃尔沃吉利吉利,两者是兄弟关系,而非父子关系。同时还明确,巩固与加强沃尔沃在欧美传统市场地位,开拓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国家市场,迅速实现沃尔沃放虎归山。吉利要让其重新出山,自由发展,充分释放活力与闯劲。这个战略安排,我们说到做到,随着时间的推移,信任关系也就水到渠成了。沃尔沃的竞争品牌是奔驰宝马奥迪,过去沃尔沃是领头雁,经过我们的战略调整,我相信,将来一定会回到原来的位置,这就是我们的目标。近5年的实践表明,我们的这种战略取向是成功的。

  关于文化融合,我们也做了大量的研究,并且专门成立了全球型企业文化研究中心,与全球各有关机构携手合作,共同探讨全球整合型企业的发展课题。

  纵观世界现状,因为政治、种族、宗教、文化、经济利益和军事等各方面的原因,世界各地冲突不断,人类离大同社会遥不可期。但是在经济领域,全球经济一体化、世界贸易自由化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大量外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同时,中国的一些企业也在走出去,逐渐融入全球经济和社会,因此研究和推动全球型企业文化和形成与发展对于中国及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于世界和平及全人类幸福事业的建设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无论是跨国公司还是全球性公司都已经认识到文化引导与建设的重要性。为了适应和支持全球各个细分市场的需求,调配和整合全球资源,有些公司已经开始淡化国家背景。突出本地化与全球化的细分与合作,强化本土化发展与全球化协调的重要性。淡化或打破了原有的国家、民族、宗教信仰、语言和局部文化特征,逐渐形成一种全新的企业文化和价值理念,其核心特点是尊重、适应、包容与融合,最终目标是达到合作共赢和实现企业在全球市场的成功。

  我听说的全球型企业文化是指跨越国界、跨越民族、跨越宗教信仰,放之四海都受欢迎的企业形态。这种文化有利于推动世界和平发展,有利于人类文明进步、幸福快乐,有利于企业创新、创造,具体体现在用户满意度高、员工自豪感强、管理层成就感大,企业整合全面可持续发展。这种文化极度开放兼容,极度远见卓识,积极承担企业社会责任,勇于挑战科技高峰,勇于探索商业文明,充分体现依法、公平、透明、相互尊重的企业治理理念

  吉利并购沃尔沃的初衷并不是为了跨文化研究,而是为了继承和发展沃尔沃在安全与环保领域的全球领先地位,是为了实现沃尔沃零伤亡、零排放的伟大愿景。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我对沃尔沃汽车公司的深入了解,进一步坚定了我对沃尔沃未来的信念,使我产生了成立全球型企业文化研究中心的念头。

  一个企业的诞生、生存与发展,其目的不仅仅是为了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而且还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要有自己的核心价值追求。企业的经济效益是企业生存的血液,没有效益的企业就会破产,而企业愿景、宗旨、使命及核心价值追求是企业发展的文化原动力,两者都很重要,缺一不可。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企业在全球市场不断取得成功。

  三、战略性并购的本质是战略性合作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并购沃尔沃汽车公司是典型的战略性并购,其目的之一是为了让吉利汽车得到更好的技术。2012年,沃尔沃吉利签署汽车安全技术与车内空气质量技术合作协议;2013年9月,吉利又在瑞典哥德堡与沃尔沃联合成立欧洲研发中心,共同打造紧凑型模块化基础架构,简称CMA基础架构模块,这是汽车工业的基础性技术研究平台,分别向沃尔沃吉利汽车公司提供基础性技术支持,吉利沃尔沃在此基础上分别各自开发自己的汽车产品。沃尔沃将继续专注其在全球豪华车市场,而吉利汽车主攻大众化汽车市场。

  刚刚投放市场的沃尔沃全新开发的XC90沃尔沃88年以来最为豪华的扛鼎之作,是沃尔沃基于110亿美元技改项目投入开发的第一项新车。十年前,沃尔沃就开始研究互联网汽车,今天终于批量投产了。互联网汽车的前提是具有自动驾驶功能的汽车,沃尔沃XC90不但具有高度自动驾驶功能,而且在主动安全方面拥有多项全球首创的安全技术,目前已成功在欧洲及美国上市,不久将在中国上市,目前已收到来自全球30000多份订单,这对沃尔沃的发展来说是一个极其成功的突破,意义重大。而吉利汽车今年4月9日成功上市的博瑞车型,也是吉利控股收购沃尔沃后推出的首款中高级车型,由原沃尔沃设计副总裁彼得-霍布里操刀设计。这是一款完全自主研发的车型,但采用了部分沃尔沃技术,在设计、安全和车内空气质量管理技术方面取得了很大突破,是吉利整合全球资源打造出的第一款标杆汽车,被誉为“最美中国车”。产品一上市,便受到市场热捧,并被外交部选为外交礼宾用车。基于吉利沃尔沃联合开发的模块架构基础上开发的吉利新车型将在明年3月正式对外亮相,并于明年年底上市,标志着吉利沃尔沃在产品开发方面的融合真正开花结果。我相信,在明年3月份的日内瓦车展上,吉利新车将大放异彩,吉利汽车公司也一定会因此而踏上一条更加健康快速的转型升级发展道路。

  从成功并购,到稳定业绩,再到快速发展,从“中国投资”到“欧洲技术”顺利对接,到东方所有权与西方治理架构相互融合。对沃尔沃如此,对其他国际性并购也是如此,吉利收购伦敦出租车公司,走的也正是这条路。2013年吉利全资收购了该公司,今年3月26日,吉利集团又投资2.5亿英镑,在考文垂兴建一座新工厂,生产新一代电动和超低排放的伦敦出租车,这座集研发和组装为一体的新工厂年产量是现有产量的10倍。伦敦出租车在考文垂生产已有70多年的历史,考文垂也是英国知名的汽车制造中心,有着高素质的技术工人、原创能力设计师和一流的工业信誉。伦敦出租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奔驰日产尼桑及其他不少国际知名汽车公司都在争夺这个市场,但由于技术、成本及服务等综合竞争力原因,吉利成为最后的赢家。一方面,吉利汽车研发的新款车型充分满足了伦敦政府的技术要求,同时吉利收购沃尔沃所带来的优势形成了强大的技术支持。英国首相卡梅伦、伦敦市长约翰逊·鲍里斯、商务与投资大臣利文斯顿勋爵三位英国重量级人物亲自到场支持,足以说明,吉利的海外并购战略已开始赢得世界的尊重和信任。通过这件事,我深刻的体会到,西方人紧扣市场,贴近民心的做事风格,他们对自身文化的传承非常重视,只要我们做出200%的努力,就能得到100%的回报。在境外竞争,我们要比西方人做得更好,才能得到西方人同等的尊重,才会有成功的机会。

  习近平主席去年访问欧洲时专门到访了沃尔沃根特工厂,并在欧洲学院演讲时指出“沃尔沃是比利时最大的汽车生产企业,也是中国、比利时、瑞典三方经济技术合作的典范,在中国投资和欧洲技术之间架起了一座互利共盈的桥梁”,习主席的这段话,既是对吉利国际化战略的最大鼓励和支持,更是为我们中国企业走出去指明了方向。

(责任编辑:刘岩)
  • 分享到:

相关新闻

相关推荐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搜狐汽车 | 新车 | 导购 | 试驾 | 行情 | 车型大全 | 产品库 | 经销商 | 二手车 | 车型对比 | 汽车广播 | 手机客户端 | 汽车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