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说明
搜狐汽车 > 新闻 > 新车新闻

寻找奥迪新口味

汽车商业评论 阅读(0) 评论()

  6月30日,奥迪新TT在中国正式开卖。

  造型上,它有着更具视觉冲击力的棱角,摆脱了曾经女性化的风格,体现了雄性的刚硬。奥迪负责技术和研发的董事哈肯贝格形容新TT“像一个充满激情和力量的青年男子。”事实上,硬朗而富有动感,是奥迪为自己设定的新设计语言,新TT正是新旧风格过渡阶段的代表作。

  《汽车商业评论》2015年6月刊曾刊登文章《奥迪要换口味》,讲述奥迪设计风格改变的来龙去脉,以及关于新任设计总监马克·莱驰特(Marc Lichte)的故事。

  尴尬,却无以避免。  过去数年,大众集团旗下各品牌历任设计负责人几乎都会遭遇这样一个问题:你们的套娃策略还要继续吗?当然,有些时候提问人会婉转一些,用“你能为品牌设计带来什么突破?”之类的话语来代替。 

  对此,奥迪现任设计总监马克?莱驰特(Marc Lichte)的答案是:“现在,我觉得是时候进行一些更大胆的变革了。未来,奥迪的每一款车型都会有较大的变化,分别在奥迪A、Q和R系列上有所体现,它们会变得更加硬朗、动感。” 2015年4月,上海车展期间莱驰特接受了包括《汽车商业评论》在内几家国内媒体的采访。 

  或许是因为奥迪负责技术和研发的董事哈肯贝格(Ulrich Hackenberg)一同在场的缘故,莱驰特显得颇为谨慎,甚至有一丝丝紧张,不过,他的回答却足以令外界感到兴奋。是的,消费者已经看腻太多充满圆润线条的汽车,希望能够换换口味,而奥迪正在为他们许下一个“硬朗”的未来。 

  上海车展期间,全球首发的prologue allroad概念车就是奥迪全新设计风格的典型代表。 作为一款四门插电式混合动力的e-tron车型,prologue allroad车身长5.13米;前脸采用宽大、扁平的奥迪家族一体式进气格栅,但造型比例有变,不仅压得很低,而且宽度也进一步放大;车尾采用动感的流线型设计,但包括腰线在内的所有线条都呈现出强烈的切割感。 莱驰特表示,这里已经展现出奥迪家族未来设计的一些元素。 

  prologue allroad是奥迪prologue概念车家族的第三位正式成员。prologue首次亮相于2014年11月的洛杉矶车展,设计风格上,prologue allroad与其一脉相承,只不过前者是一款双门轿跑Coupe。

  2015年3月,日内瓦车展期间, prologue Avent展出,除比prologue拥有更长的车顶和更为倾斜的D柱外,它还有一些微妙的变化,比如更深的轮拱设计,以彰显quattro的魅力。 除硬朗的造型外,突出科技含量亦是所有prologue的重点。比如三款车的中控台均采用全触模式,prologue allroad更是取消了车内所有物理按键。

  2015年拉斯维加斯CES上,奥迪还展示过一款没有正式名字的prologue,用于展现其自动驾驶技术,以及全新的矩阵式激光大灯技术。 “prologue具备很多革命性元素。尽管它看起来并不惊艳,却是决定性的,它指向未来,却没有遗忘过去。远远望去,从体态、形态和轮廓方面,它一眼就能被识别出是奥迪。”英格尔施塔特如是描述prologue。

  作为这款车的主设计师,莱驰特透露,在完成设计时,他的目标是“让品牌的力量——进取、品质感和运动,得以更为清晰的表达”。 Prologue概念车家族是莱驰特担任奥迪设计总监后拿出的第一款作品,如无意外,也将成为他职业生涯的代表作。

  不过,硬朗的造型风格并非由他开创,在其前任艾格(Wolfgang Josef Egger)操刀的Crosslane Coupe概念车中,便有迹可循。 Crosslane Coupe于2012年秋天亮相,这款车仍然遵循了奥迪基本的设计语言,但细节处的调整却让它看起来“不那么奥迪”。

  

  突出科技含量亦是所有prologue的重点,这在中控台的设计上最有体现,比如prologue、prologue Avent和prologue allroad均采用全触模式中控,使用多块液晶屏。而未来的量产车上会有三块不同的屏幕来显示仪表盘、视觉信息和控制系统。   

  比如大嘴轮廓的进气格栅依旧被保留,但铝合金边框取代了原先的镀铬饰条设计,整体车身表面采用了大量平直而硬朗的线条,与前脸造型形成呼应,车内则多处使用具有金属质感的材质进行装饰。  

  显然,此时奥迪对于未来的设计哲学已然有了思路,至少“硬朗”已经成为几种备选风格之一。按照常理推断,艾格会继续领导团队将内容丰富,最终形成新的设计语言,然而,他却在2013年底,担任总监一职仅2年时间,便毫无征兆地宣布离开奥迪,转任乔治亚罗设计工作室(Italdesign-Giugiaro)负责人,而继任者竟是“籍籍无名”的莱驰特。  

  

  今年46岁的莱驰特生于德国阿恩斯贝格(Arnsberg),1996年毕业于普福尔茨海姆应用科学大学交通运输设计专业,随即进入大众汽车集团。2006年,他被任命为集团外观设计工作室主管。他曾表示,90 IMSA GTO、第一代A8和TT是对他影响最大的三款奥迪车型,前者让quattro技术为外界所认可,后两者则开创了奥迪所谓的包豪斯时代。   

  今年46岁的莱驰特生于德国阿恩斯贝格(Arnsberg),1996年毕业于普福尔茨海姆应用科学大学交通运输设计专业,随即进入大众汽车集团。2006年,他被任命为集团外观设计工作室主管,期间参与负责了第5、6、7代高尔夫,现款帕萨特、途锐和辉腾的造型工作,并曾领导过Crossblue概念车设计团队。 

  诚然,莱驰特也算一位大众“老兵”,但从未有过任何高端品牌工作经历。对于这次突然的人事更迭,外界众说纷纭,随着时间的推移,线索逐渐浮出水面。 2007年,艾格离开菲亚特,开始担任奥迪集团的设计负责人,掌管奥迪和兰博基尼两个品牌的造型工作。按照当时的构架,他的日常工作向董事会主席施泰德(Rupert Stadler)汇报,时任奥迪品牌设计总监西拉夫(Stefan Sielaff)则与奥迪负责技术的董事迈克尔?迪克(Michael Dick)有更多接触。这种安排自然引发了种种摩擦,但也让艾格更专注于品牌的战略和创新性问题。 

  2012年9月,来自宾利和布加迪的杜翰墨(Wolfgang Dürheimer)接替了迪克,他要求艾格直接向他负责。此时,艾格已经成为奥迪集团和品牌“双料”设计总监,在杜翰墨的支持下,2013年春天,他开始重整奥迪设计团队。 

  首先是原外观设计总监Achim Badstübner被调往慕尼黑前瞻工作室,随后,内饰设计总监Norbert Weber的职位被Karl-Heinz Rothfuss代替,展车负责人Harald Schwonburg也被安排前往领导一个新建工作室的协调工作。

  

  2015年4月,上海车展期间莱驰特接受了包括《汽车商业评论》在内几家国内媒体的采访。或许是因为奥迪负责技术和研发的董事哈肯贝格(左)一同在场的缘故,他显得颇为谨慎,甚至有一丝丝紧张。事实上,履新奥迪后,莱驰特一直没有面对媒体,哈肯贝格反而替他谈论了不少设计方面的话题,直到prologue出炉。   

  上述三人是奥迪设计的灵魂人物,2010年A7亮相时,他们和西拉夫的合影出现在各种宣传照片中。此番变动在大众总部引起了震动,集团设计总监德?席尔瓦(Walter de’Silva)和哈肯贝格一段时间内频繁往返于狼堡和英格尔施塔特之间。  

  接下来的故事众所周知,哈肯贝格由大众品牌调往奥迪,接替杜翰墨,艾格回到意大利,莱驰特同样从大众履新。事实上,过去一年多大部分的时间里,莱驰特一直没有面对媒体,哈肯贝格反而替他谈论了不少设计方面的话题,直到prologue出炉。  

  如今,莱驰特已然成为奥迪的明星人物,他的到来在官方网页上被形容为“为品牌设计带来了一股清风”。  

  莱驰特曾表示,90 IMSA GTO、第一代A8和TT是对他影响最大的三款奥迪车型,前者让quattro技术为外界所认可,后两者则开创了奥迪所谓的包豪斯时代。对于那些批评艾格时代奥迪设计越来越“暴戾,并具有攻击性”的人而言,或许能够从莱驰特的喜好中得到些许安慰。  不过,尽管得到了管理层的支持,这位来自普通品牌的新任设计总监仍然有很多难题需要去克服,而团队认同首当其冲。  

  目前,奥迪在全球范围内共有5个主要的设计中心,分别位于英格尔施塔特、慕尼黑、波斯坦、美国加州和北京,数百名设计人员。履新后,莱驰特频繁将下属召集在一起,以“我们能为奥迪品牌价值注入新内容?”为主题,进行讨论。他认为,这种方式将有助于增强团队认同。与此同时,莱驰特还有一个问题需要认真应对。  

  目前,奥迪延续之前造型风格的最后几款产品刚刚上市,包括现款 Q7、R8和TT等,已经在细节处注入一些硬朗的元素。可以明确的是,接下来的新A6、A7、A8,以及规划中的A系列旗舰车A9和Q系列的Q 8都会采用新设计语言,此外,还包括将脱胎于prologue Avent的全新车型,它将奔驰CLS Shooting Brake一较高下。  

  《汽车商业评论》认为,能否将新设计语言最好地运用到量产车型中将是莱驰特及其团队最大的挑战。

  以下为2015年上海车展期间莱驰特和哈肯贝格接受采访的节录。

  《汽车商业评论》:近些年奥迪外观设计的变化非常缓慢,你到来后能让变化加快吗?奥迪新的设计语言较现在会有哪些变化?

  马克?莱驰特:推出全新的设计非常重要,也需要非常谨慎。2004年,我们推出一体化进气格栅,过去十年中,这项设计对奥迪来说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现在,我觉得是时候进行一些更大胆的变革了。我现在可以承诺的是,未来,奥迪的每一款车型都会有较大的变化,分别在奥迪A、Q和R系列上有所体现,它们会变得更加硬朗、动感。  

  奥迪最近的概念车普遍采用全触摸屏和各种感应系统,这可能是奥迪未来的一个方向。但有些品牌就截然相反,反而更强调物理按钮带给驾驶者的回馈,他们认为这是更安全的做法。你如何看待这两种理念?

  莱驰特:今天我们所有人都在用智能手机,大家已经习惯了它的操作方式,比如iPhone的触摸屏幕。我相信,未来iPhone也会一直用触摸式屏幕,而非物理按键,大家早已熟悉了这种人机交互方式。当然,对于一些功能,奥迪还是会采用物理按键。  

  哈肯贝格:我认为你说的很有道理。其实是否使用触屏,主要取决于屏幕反应速度有多快,如果反应很慢,确实不能给人以安全感,那样的话还不如老式的物理按键。我们正在这一领域向前推进,以后奥迪的触摸屏幕会反应很快,不仅在视觉上,而且当你每一次触摸时,它都会在第一时间给出回馈,以提升操作体验。  

  prologue allroad的横置信息显示器,以后是否能落实到量产车型上?莱驰特:这个显示屏只是展现奥迪未来的设计和科技理念,日后的量产车也许不会与这款车完全一样,但会有三块不同的屏幕来显示仪表盘、视觉信息和控制系统。  

  为什么现款奥迪TT和R8把中控台的屏幕取消了?这样副驾驶会看不到屏幕。当今是个信息的时代,大家可能希望得到很多共享的乐趣。

  莱驰特:新R8是拥有极致动感的超级跑车,它的设计理念就是以驾驶员为中心,突出驾驶者的驾控体验。而且,无论是导航显示系统,还是音响控制系统,其他乘客也还是能看到、体验到的。  

  奥迪希望驾驶者能够感觉到自己就像在驾驶一辆赛车,是一名赛车手,这是对驾驭激情的释放和展现,所以我们才对新R8、TT等跑车采用了这样的设计。对于其他以乘客为导向的车型,我们一定会保留中间的屏幕。  

  新奥迪TT进气格栅的棱角比过去更有视觉冲击力,而且它比其他车型更向前凸。这种凸出是否也是未来的一个新设计元素?

  哈肯贝格:未来奥迪的跑车会采用更宽、更低的进气格栅,但不同车型会有不同的比例和形状,这取决于它是跑车、轿车,还是SUV,但他们都会更加立体。  

  新TT的进气格栅更加尖锐,更有棱角,不像过去都是圆角。它没有了那种女性化的风格,更体现的是雄性的刚硬,同时它不像一个老男人,而是像一个充满激情和力量的青年男子。  

  奥迪以车灯设计和技术见长,那它的设计是以设计师,还是工程师为主导?是先确定性能,还是造型?哈肯贝格:负责这个领域的人其实是由两个团队组成,既有极具创意的设计师,也有工程师,合作紧密,共同完成灯光设计。  

  奥迪在灯光设计方面有很长的历史,非常重要的一点是,我们投入了大量研发资金,以挖掘这方面的潜力,并创造创新的技术。例如,现款A8和TT的前大灯,采用了矩阵式灯光技术,这样你可以看到一个像电子图 片一样,具有像素的投射灯。我们保证,在下一代车型中,奥迪的设计师会带来更多了不起的新科技。

auto.sohu.com true 搜狐媒体平台 http://auto.sohu.com/20150702/n416038504.shtml report 7143 6月30日,奥迪新TT在中国正式开卖。造型上,它有着更具视觉冲击力的棱角,摆脱了曾经女性化的风格,体现了雄性的刚硬。奥迪负责技术和研发的董事哈肯贝格形容新TT“
最后修改于2015-07-12 22:14:42 阅读(0)

相关内容阅读

Power By RecSys

经销商名片

查看完整地图
车图社

车图社

汽车最新实拍图片、官方图片。

娱车有关

娱车有关

与车有关?娱车有关!从汽车科技聊到文化。

汽车咖啡馆

汽车咖啡馆

汽车产业深度报道,权威信息解读。

凹凸榜

凹凸榜

用数据告诉你传播、品牌背后的真相,提供独立、专业的价值标准。

中国交通频道

中国交通频道

广泛的综合性交通多媒体发布平台。

极车制造

极车制造

解读前沿汽车科技,剖析精密造车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