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凑级轿车市场从来就不是个冷清的地方,竞争从“老三样”时期就已经开始。如果现在再去环顾这个始终供需两旺的细分市场,会发现那些一线品牌早就不满足于仅凭单一产品参与其中了,都在以高中低档来打造完整齐全的产品群,吞噬市场份额。
如果将紧凑级轿车用价格来区分,一汽-大众新速腾显然属于这一范畴中的高档车型,全系列13.18万~18.58万元的售价建立了这一细分市场的标准。有趣的是,自2012年换代以来,价格并不占优的速腾却一直是紧凑级轿车市场的销量标杆。虽然进入2015年,国内车市整体增幅受阻,但改款上市的新速腾仍斩获了月均2.2万辆以上的销量。如果回顾2014年,速腾更是创下过30万辆的佳绩,位居各级别轿车总销量榜的第二位。
自“封神”之后,紧凑级市场的后来者们无一例外的都将新速腾视为了竞争标靶,从福克斯的死死相缠,到同门的轿跑车凌渡,再到新近上市的威朗,新速腾不停的接受各种挑战,但销量金身始终未破。透过新速腾热销的背后,可以看到的是消费者们对紧凑级轿车的真正需求何在。
新速腾现象首先释放的信息是,“价格”已不再是紧凑级轿车销量的唯一指挥棒。长久以来,相对较低的价格一直被视为是紧凑级轿车能够成功的关键,例如日产轩逸、别克凯越、现代朗动等产品,他们能有出色的市场表现,都与价格优势不无关系。但新速腾的抢眼表现说明,如果在其他方面做得到位,低价并不是消费者们的唯一追求,用户并不拒绝为优异的品质、科技以及设计支付相应的费用。
从“老三样”时代起,能够热销的产品都不乏实力,而新速腾再次印证了产品力永远是市场竞争的核心。在众多紧凑级轿车中,新速腾一直在扮演性能标杆的角色。虽然简洁干练的包豪斯风格,细致入微的人性化设计以及均衡合理的空间布局等等都是新速腾胜出对手的法宝,但真正吸引用户的,还是新速腾的那些技术亮点。
新速腾的最大亮点还要说是大众新一代的EA211系列1.4TSI发动机。由于采用铝质缸体以及集成模块化设计,EA211发动机成功实现了减重,但在动力参数上却有所提升。新速腾还拥有1.4TSI高功率版本可供选择,其动力甚至达到了目前主流2.4L发动机的动力水准。新速腾所搭配的DSG变速器也经过了重新优化,在保持良好舒适性与燃油经济性的同时,稳定性与可靠性也进一步提升。
新速腾的前后悬架均为独立悬架。鉴于结构上的优势,加之充沛的动力以及出色的调校,新速腾的操控性也是屈指可数的。
至于配置,新速腾也表现出了“神车”应有的技术含量。发动机启停功能、能量回收系统、无钥匙一键启动、集合导航倒车影像影音娱乐等功能的6.5英寸触摸屏、双区域空调、8喇叭音响、集成13项功能的ESP、全系标配4气囊……,无论是便利性、舒适性,还是安全性,新速腾做到了面面俱到。此外,新速腾全系9款车型的配置水平,被合理分布成了阶梯状,消费者总能在其中找到最满足需求的那一款。
在讨论紧凑级轿车市场变化的话题时,无法跃过的还有品质和品牌。虽然紧凑级轿车更多面对的只是家庭用户,但如果回顾一下近十余年来的发展,会发现消费者对细节工艺、材质越加挑剔。而至于品牌,则越来越是决定最终购买的主要因素。
毫无疑问,新速腾的成功与其高品质也是紧密相连的。先进的制造工艺和车身材料是保证新速腾品质的第一步。与多点式焊接工艺相比,新速腾的激光焊接制造工艺使其拥有更加坚固的车身。在细节上,新速腾也为提升品质费尽了心思,譬如新速腾舍弃了同级车普遍采用的一体式框架结构的门护板,转而使用工艺更加复杂的分体式门护板,车门内侧也因此获得了更加丰富的层次感。品质感还表现在了新速腾的视觉设计上。新速腾全系标配行车电脑,典雅的黑白配色带来精致高级的视觉体验,而炮筒式仪表盘配合独特的液晶显示,充分体现了动感、时尚和科技感。
至于品牌力,一汽-大众品牌所代表的德国制造,始终给人以科技领先,品控严谨的印象,而一汽-大众苦心经营出来的这些品牌认知度和好感度,也成功转化为了购买吸引力、品牌忠诚度,更是支撑了大众的溢价能力。
紧凑级轿车是中国车市十余年变化的一个缩影,如果比对时间轴的两端,你会发现价格已不再是销量的唯一指挥棒;在产品性能、配置、技术做到完善的情况下,消费者是愿意为那些额外的体验买单的;品质与品牌在消费者的购买决定中扮演了更加重要的角色。而新速腾的各项特点恰恰迎合了市场当下的这些变化,或者说新速腾的这些新标准引领了市场需求,因而引爆消费热点也就成了一种必然。
【版权声明】本文为汽车头条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请勿抄袭或改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