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商业评论》记者 涂彦平
北汽新能源又添一猛将,一汽-大众奥迪整合营销高级经理金新已于7月中旬加盟,任职品牌总监。
这是北汽新能源强化品牌的又一重要举措。最近两年来,这家公司在总经理郑刚、营销公司总经理张勇带领下,通过提升产品质量,强化品牌活动,建立品牌主张和各种灵活有力的销售动作,成为中国领先的新能源汽车公司。
根据郑刚最新晒出的成绩单,今年1-5月,北汽新能源在全球新能源汽车中销量第十,在全球纯电动汽车中排名第六。
具体到销量,今年6月,北汽新能源共销售纯电动汽车6223辆,其中83%为私人购买。而在去年他们销售的5500辆纯电动汽车中,私人购买的比例还是44%-45%,2013年销售的1600辆车几乎全是政府购买。
私人市场销售的大幅度提升是个良好趋势,郑刚说,这意味着新能源汽车行业即将进入快速成长期。
目前,北汽新能源全系列产品占据全国纯电动车市场的30%,在A0级市场,EV系列(EV200/EV160/EV150)已经成为统领者,市场占有率为69%。
两个月以后,北汽新能源还将推出A级纯电动车EU260,续航里程在260公里以上,是在绅宝D50基础上进一步优化的产品,希望能够占据A级市场50%到60%的份额。
在郑刚看来,上半年成绩的取得,有一个坚实的后盾就是他们解决了新能源市场发展的最大痛点——电动汽车的充电问题。
要解决充电大问题首先要解决停车位、接电和充电管理这三个小问题。北汽新能源的做法是把停车场、充电服务公司、资产运营公司、租赁和物流企业等相关方吸纳进来,“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有场地的出 场地”,打造一个充电网络建设的众筹模式。
在北汽新能源的影响下,北京公联公司、北京路桥公司等将提供2.5万个停车位一起合作打造首都环线充电生态圈。
“公共充电桩在北京如果有5000个,电动车充电的方便程度就会超过燃油车加油的便利,何况我们要建几万个充电桩。”郑刚乐观估计,“这个活干好之后,有可能对传统车形成巨大的挑战。”
针对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另外一个痛点——客户体验,北汽新能源希望以事件传播、品牌营销来打动客户带动市场。为此,公司在2014年底推出“E起轻生活”的品牌价值主张,随即开展了密集的品牌活动,频率甚至达到平均每周一次活动,每月一个大事件。
比如,5月16日,它以“简单看世界,E起轻生活”为主题,在北京汽车博物馆举办北汽新能源博物馆体验季活动。这是为响应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博物馆致力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举行的大型专题活动,为期数月,期间举办的一系列活动不仅提升了公司品牌同时促进了销售。
金新加盟北汽新能源将使这家公司的品牌活动更上台阶。这位新任品牌总监毕业于吉林大学,先后获得工学学士和数量经济学硕士学位。2005年进入一汽-大众后,他在奥迪事业部先后担任公关和营销策略经理,负责过媒体沟通、品牌战略、信息策略、整合营销等工作,期间,其负责的诸多项目为行业所瞩目。
《汽车商业评论》了解到,作为提升销量的重要举措,北汽新能源开展的分时租赁业务目前已经在私人、公务、商务、商用四大用车领域启动。
与富士康合作投资1亿元成立了分时租赁公司,主要针对私人消费开展业务,目标就是要做中国最大的纯电动汽车分时租赁公司。
联手庞大集团启动专为公务车市场量身打造了“ready-go绿动”项目,解决公车改革之后机关干部公务出行不便的问题。目前该项目在工信部等单位试点,已经推行5个部门,今年年底计划推行到50个部门。
与首汽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计划通过分时租赁的方式进入高端酒店,开展客户接送业务,首批EV200纯电动车已经交付首汽集团旗下的首汽租车公司。
与庞大集团、北京市快递协会等共同打造电动物流车分时租赁平台,将纯电动商用车加入城市物流市场的竞争。
作为“卫蓝先锋”行动的升级,今年6月北汽新能源提出“卫蓝众享A+计划”,联合众多合作方共同成立了充电场桩、分时租赁以及电动物流等三个联盟。一个全新的新能源汽车生态圈建立了。
在《汽车商业评论》看来,北汽新能源正在最大程度地联手行业力量,一起做大新能源市场,打造一个可以实现多方共赢的新能源汽车的价值链。
这正如郑刚所言,“从产品到充电,到商业模式,到合作伙伴,到服务以及创新,北汽新能源打造的是一个世界级战略,而不是简单的卖车”。
去年北汽新能源的战略是深耕北京市场,打响“北京保卫战”,在首都北汽新能源做到了80%的占有率。
今年3月北汽新能源正式进入上海市场,截止到6月份,在上海纯电动汽车市场的占有率已经达到了50%以上。作为一名外来者,这意味着北汽新能源“上海攻坚战”打响了第一炮。
今年下半年北汽新能源将继续开疆辟壤,其中拥有比亚迪的华南地区将是重点区域。金新的前任,原北汽新能源品牌总监胡恩平调任华南事业部总经理。
(如欲阅读更多内容,请搜索并关注“汽车商业评论”官方微信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