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全力在做的就是在新技术上占领制高点。目前,我们在美国已经建立了一个300人的汽车研发团队,而且全部是最优秀的人才。我们主要想攻克在汽车电池、电驱、电控、车联网、智能化技术方面的制高点。”
9月15日,清晨,丁磊独自散步于莱茵河畔,面对自己职业生涯的重要转型以及未来,心情并不平静。
“人不可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四个小时之后,履新乐视汽车联合创始人五天的丁磊,选择在法兰克福车展首次公开亮相时,用希腊哲学家的金句形容此番转型的感受。
“我不想简单的回归,更不想回归到原来的状态,没有意义。时代在变化,重新回归到互联网时代的汽车业,我希望见证传统汽车业发生的变革。”丁磊告诉笔者。
此刻,武装了互联网思维、确切的说是乐视生态思维的丁磊,言必谈生态。“我们以前习惯于在一块田地里只种一种生物,比如水稻,但是我们现在要在这片田地里种不同的生物,而且还要放进动物,从而形成一个有机联系、生机勃勃的共存体系。”丁磊希望用一个形象的例子描述乐视生态的理念。
丁磊的“生态理论”来源于乐视CEO贾跃亭。“我们要打造的是,汽车生态为核心的新窗口。过去我从造车出发,现在更重要的是从生态出发。”丁磊希望汽车产业界的领袖,用更开放的心态和变革的行为推动产业的发展。
23年汽车行业从业经历、六年执掌上海通用、2013年从政后官至上海浦东新区副区长,丁磊说自己和乐视汽车中国副总裁吕征宇都是汽车行业的老兵。不过,这位老兵依然面临“互联网企业能否造车”的质疑。
关于乐视造车,丁磊并不担心生产制造的问题,挑战在于研发能力、品牌、销售以及用户体验。“互联网造车不是问题,汽车是非常成熟的工业、传统汽车产业没有技术壁垒、只要具有足够的整合资源的能力,造车并不神秘。”
当前,丁磊的挑战还有,互联网企业都谈整合,乐视的优势在哪里?乐视汽车可持续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而来自刚刚开幕的法兰克福车展的信号再一次显示,以德系豪华车品牌为先锋的传统汽车企业,在汽车互联化方面又迈进一步。
无疑,传统汽车企业与BAT为首的互联网企业的双重竞争,将在很长时间内考验转型后的丁磊。
乐视汽车定位为全球公司
问:互联网造车风生水起的同时始终伴随争论,您如何看待?
丁磊:传统产业与互联网企业的争论,大家争论的角度不对口,争论的不是一件事情。互联网产业觉得造车是一种行为,是整个生态的一部分,互联网不是简单造车,而是从生态出发,造车是互联网生态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对于乐视来说,汽车和手机、电视是一样的,乐视希望利用自己的资源造车。
问:为什么选择加盟乐视?
丁磊:我过去花了很多时间去标定底盘和发动机,但是我发现用户并不感兴趣,90后的消费理念在转变,他们对机械并不敏感。时代在变迁,现在传统汽车人正站在时代变迁的风口。
如果没有产业的大变革,我也不愿意重复过去做过的事情,重新回归汽车产业,我希望能够达到一个新的高度,而乐视在汽车生态方面有独到之处。
我本人以联合创始人的身份与贾跃亭先生一起合作,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股权合作、而是一种理念的合作、我们希望打造现代交通的自由王国,更节能、更环保、更高效、更智能、更快乐的汽车生态系统。
问:乐视汽车产品的路径是从高端产品向低端产品,从国外市场打响再导入国内,这种路径选择的原因是什么?
丁磊:从生态的角度来看,从低端切入或者国内外同时展开都是可行的,但是从具体业务来看有不同的战术,当然,如果中国放开审批限制的话,两种都可以。
现在,造车和卖车不是我聚焦的问题。当然,传统的打法从高端切入有利于塑造品牌,但是互联网时代,品牌的塑造完全不同,乐视以前从来没有做过电视机但是如今线上购买占有率达到三分之一;从来没有做过手机,但是三个月卖了100多万台。
传统的打法固然不错,但是执行过程中会有变化,乐视造车总体上是比较灵活的,我们设计的汽车产品可以往高端走、也可以往低端走,同时可以走量、也可以进行客户定制。还有一点比较特殊,乐视是中国唯一一个软硬件都做的互联网公司。
问:业内认为,凭借您过往的政商背景加盟乐视之后,将进一步推进乐视汽车国产化的进程,目前进展如何?
丁磊:乐视造车是一个全新的理念,国产化并非乐视的当务之急。我们将乐视汽车定位为一个全球性的公司,首先在中国或者美国生产都有可能,生产制造和国产化是传统领域的问题,不是我们现在要解决的根本问题。
另一个角度看,如果我们在美国或者其他发达国家销售的话,我想没有理由不给我们资质,而且在国内建设生产基地和研发中心是并不困难,现在对我来说,最核心的是整个电动车技术和互联网技术需要突破。
至于造车资质,我们不妨从全球的角度看这个问题,我相信国家会科学地看待这个行业,当然我们在国产计划、与政府沟通方面都在积极进行。
问:与其他计划造车的IT企业相比,例如阿里、百度、小米等等,乐视造车的优势在哪里?
丁磊:乐视的独到之处是对垂直产业链的整合,是唯一做硬件达到一定规模的互联网公司,小米更大程度上是一个做硬件的公司,阿里和百度没有做到终端,而乐视从互联网技术和生态开始,到最后的终端全部涉及,整个产业链包括内容平台(影视、手机)、终端(手机和电视)、以及应用。比如阿里和上汽的合作,上汽做终端、阿里做系统和内容,这样的做法是横向合作,而乐视是纵向整合。这些概念,我和贾总反复讨论之后,最终我认为他是对的,我们的合作也是对他理念的认可。
问:乐视的生态布局是如何做的?电动车的普及,从企业的角度看您认为难点在哪里?突破的方法是什么?
丁磊:这个生态包含了汽车的互联网化,以及汽车互联网化以后会产生的很多生态服务,乐视在同步投资这些方面,比如智能充电、将来的智能驾驶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乐视横向的“七大生态”是非常好的资源,其中乐视的体育和影视在互联网公司里是非常领先的。当然有的视频网站视频内容很强,但它没有其他的生态,也没有终端。七大生态开始是慢慢做的,做到现在形成了协同效应,这是乐视的优势。总之,单独造电动车与放在一个互联网生态中造电动车是有很大区别的。
当然也需要你有这样的胸怀去接受这样的格局。实际上,欧洲大的汽车厂还在强调其技术的领先性,天然地反感汽车的互联网化。我也在思考一些问题,传统车企庞大研发中心到底有多大价值?过去我们自己封闭的比较多,对自身有着不切实际的判断。实际上,传统汽车企业面临的危机不可低估。
至于电动车,我认为内燃机最终被电驱动替代,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充电基础设施不足只是最后一公里的问题。电动车的污染是集中控制,汽油车的污染是分散控制。
问:乐视如何做品牌?
丁磊:乐视强调的是全球品牌,这个品牌谁拥有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想把这件事情做成,当然也有可能我们会创造一个中国人主导的伟大的汽车品牌,但是这不是我们的目的,我们的目的是生态,以及对这个社会的贡献。
另外,互联网时代打造品牌的概念,我认为和过去传统的思路完全不一样,这也给乐视很大的机会,如果没有互联网,我们只是在造电动车,是干不过传统汽车厂的。
占领新技术制高点
问:乐视核心技术研发主要聚焦在车联网方面?其他方面采取合作的形式?乐视汽车的核心技术是否会开放?
丁磊:我们全力在做的就是在新技术上占领制高点。目前,我们在美国已经建立了一个300人的汽车研发团队,而且全部是最优秀的人才。我们主要想攻克在汽车电池、电驱、电控、车联网、智能化技术方面的制高点。传统的汽车技术,包括底盘、发动机等等,也会迅速地建立起自己的力量,与全世界最好的供应商建立战略同盟,通过一些排他性的协议,确保我们可以获得最新最好的技术。乐视肯定是开放的,我们不单单是造车,越开放越能汇聚更大的社会资源,从而形成一个不可战胜的生态。
问:乐视面临的挑战,一方面来自于传统车企,一方面是It企业。大家都能集合资源,但是谁能集成好很重要,乐视如何做?
丁磊:我们要造极致的车完全是没有问题的,而且可以超过竞争对手未来的产品。在现代交通中,车本身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但不是全部,我本人很喜欢车,但工程师的喜欢和客户的需求是有差异的。
乐视能不能造出好车?这不是一个问题。乐视现在聚焦在领先的技术,电池、电机、电控技术和车联网技术,以及汽车生态的服务系统。通过不断地开发,这些技术将成为乐视的核心竞争力。而其他技术都是可以获取的,可能成本会比较高,但是在大的生态面前完全可以摊薄。
芳向盘 何芳,中国汽车商业的观察者和记录者现为21世纪经济报道汽车版主编
【芳向盘】是何芳的个人专栏 欢迎关注
中国汽车三十人智库是21汽车团队聚合业内专家联手打造的自媒体平台 中国汽车三十人智库 融会财经热点、探索产业出路这里是思想的聚焦与碰撞我们是优质汽车内容的制造商投稿或新闻线索提供请发邮件至:zgqcssrzk@126.com微信号:zgqcssrz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