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说明
搜狐汽车 > 新闻 > 行业新闻 > 行业动向

车市国三条:不雪中送炭,只锦上添花

林燃 行业动向 阅读(0) 评论()

  对于陷入市场边际增长泥淖的中国汽车产业而言,29号绝对是久旱逢甘霖的一天。

  或许我们可以借用房地产市场调控“国八条”的称呼,来形容汽车市场的“国三条”新政。国务院推出汽车新政有三大核心维度。

  第一是产业层面,扶持新能源汽车,各地不得对新能源汽车实行限行、限购,已实行的应当取消。

  第二是消费层面,从2015年10月1日到2016年12月31日,对购买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实施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的优惠政策。

  第三是产品层面,加快淘汰营运黄标车,开展清理整顿专项行动。确保完成到2017年全国基本淘汰黄标车任务。

  当然,这些政策中最引人注目的无疑是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实施车辆购置税减半征收,数据测算显示,新政后,一款10万元的汽车,可以节省4.273%的购车款,也就是说可以便宜4273元。

  联系到2015年中国汽车市场,从5月开始,已经连续4个月出现负增长的现实窘况,充满期待的“国三条”似乎也顺利成章的成为“救市三条”。

  这样的呼声背后掩藏着这样两个逻辑前提——“中国汽车市场是不是真正衰退?”、“国三条究竟是不是救市三条?”只有厘清这两个问题,我们才能去伪存真,看清真相。

  中国汽车市场是不是真正衰退?

  有些时候,我们看到的边际增长的衰退,实际上是产业发展的周期。没有哪个产业会一直强劲的增长,这是事实,也是规律。

  这有些像中国经济发展历程的缩影,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是2001年加入WTO到2008年奥运会。第二个则是2008年到2015年。

  2001年,中国GDP总量以1.159万亿美元,排名世界第6位。世界技术、产业、资本转移至人口、资源红利丰富的中国。

  

  此时的中国以加入WTO为契机,自主品牌迎来第一次新生和飞腾华晨吉利奇瑞比亚迪长城等企业纷纷获得汽车生产资质,这是中国汽车私人消费觉醒的七年,也是自主品牌开始腾飞的7年,甚至扬帆出海,征战海外。

  2008年奥运会后2015年,便是中国汽车发展的第二个阶段。这是阵痛的7年,更是转型的7年。

  从2010年前后开始,中国汽车市场开始真正迎来井喷,50%,甚至70%的高增速,让不少企业对未来“充满自信”。这期间,不少企业掌门人开始放卫星,进入大干快上的“跃进”情结。

  旋即,自主品牌便先后进入到调整期。先是奇瑞野蛮生长,比亚迪的渠道危机,甚至长城哈弗H8回炉都可以看做是尾声的延续。

  直到2014年自主品牌十二连降,年度6.5%的个位数增速,都预示着扩张不再是主旋律,聚焦国内消费、苦练基础内功成为当下的核心课题。

  

  车市从春天到深秋,从狂热到忧愁,就跟六月天一样,迅速的离开,迅速的到来。其实,上午是海水,下午是火焰,都是产业的发展规律和周期使然。

  正是由于2008年后“补涨期”的过于迅猛,导致了今天中国车市的“新常态”和“小胃口”。

  当然,车市只是边际增长趋缓,但接近2500万辆市场大盘,依然与GDP约7%到8%左右的增速同步,换句话说,中国汽车市场大盘每年有接近175万-200万的市场增量。

  更重要的是,一方面西部大开发正在持续深入,一方面城镇化大潮方兴未艾,区域化市场基本还是未开发的蓝海。

  相比过去年50%,70%的增速,今天的车市确实是“衰退了”,“要救了”,但这毫无疑问,依然是对今天的市场周期不适应而以,救市一说并不成立。

  国三条究竟是不是救市三条?

  无论是从政策内容,还是从政策调性来看,“国三条”这三拳的侧重点都不是围绕“救市”,而是在振兴消费,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

  试问一下,有哪个产业在国民生活当中,会比汽车的生产链条和消费链条更具延展性?

  在生产上,一辆车有20000个零部件,有上千道生产工序,有上万个工人参与生产制造……在消费上,从驾校培训,到税务系统、经销商、保险商、消费者,再到4S店交通系统、营运系统、能源系统。

  

  一辆车平均使用周期是8年,这8年间,养一辆车的支出,甚至可以在二三线城市购买半套房产,更重要的是,汽车的消费投入是长续的、流动的。

  在中国经济从“中等收入国家陷阱”跳出的现代化转型中,在投资的效益产出日益衰减的前提下,在欧美市场消费能力持续不振的前提下,中国经济的发展只能依托国内消费拉动。

  换句话说,中国经济三驾马车中的最关键的现在是“消费”。显然,没有什么比汽车产业更有优势的产业了。

  回归到政策内容,我们可以看出国务院“刺激消费”、“消费升级”的强力政策意愿,新能源汽车是未来的大势所趋,因此必须消除地域藩篱,导入市场规则。传统燃油车1.6L是最大的市场区间,因此必须降低门槛,利好更多的消费者。黄标车则是退市机制,必须淘汰,以实现消费者的升级。

  逻辑非常清晰——消费意志占据主导。当然也有人会问,政府一方面限购,一方面又减半购置税,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根本就不矛盾,限购是中心城市,消费刺激针对的是区域市场,三四线及以下市场消费。

  本身限购的中心城市市场增量极其有限,进入到置换时代,这对于中国车市而言近乎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加之限购城市消费相对高端,大部分为15万及以上车型,政策影响力度极其有限。

  

  但这对区域市场的意义就不言而喻了。另一点值得注意的是,大众系的速腾朗逸,甚至帕萨特的1.4T等车型也符合购置税减半要求,从这个角度上,这一政策一定程度上将会强化“涡轮化”的技术路径。

  当然,大部分时候,政策只能起市场导向作用,关键是提升自身竞争力,毕竟不是雪中送炭,只是锦上添花。

auto.sohu.com true 搜狐媒体平台 http://auto.sohu.com/20150930/n422415087.shtml report 6070 对于陷入市场边际增长泥淖的中国汽车产业而言,29号绝对是久旱逢甘霖的一天。或许我们可以借用房地产市场调控“国八条”的称呼,来形容汽车市场的“国三条”新政。国务院

相关内容阅读

Power By RecSys

经销商名片

查看完整地图
车图社

车图社

汽车最新实拍图片、官方图片。

娱车有关

娱车有关

与车有关?娱车有关!从汽车科技聊到文化。

汽车咖啡馆

汽车咖啡馆

汽车产业深度报道,权威信息解读。

凹凸榜

凹凸榜

用数据告诉你传播、品牌背后的真相,提供独立、专业的价值标准。

中国交通频道

中国交通频道

广泛的综合性交通多媒体发布平台。

极车制造

极车制造

解读前沿汽车科技,剖析精密造车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