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多年前,由吴淞江改为苏州河,那是因为这是通往腹地的大江,如今借助黄浦江汇入大海,苏州河成了景观,这样的变迁老桥成了见证,又有了新的传说。
上海浙江路桥开始吊移整修,当作文物进行修缮。消息甫出,成了新闻。这是架卧在苏州河上的百年老桥,见证了上海的时事兴衰,具有城市记忆的功能。移位此日,市民闻讯,前去观望,有凭吊之意,亦不胜感叹。这是被不少影视当作旧上海的代表景点。十多年前,在此法拉利留过影,堪称经典。在我脑子里,这里既有儿时的印象,又有市井的味道,还有城市“屋檐”的沧桑。
某日,午。撂下手里的事,从威海路徒步至浙江路桥,沿途经成都路、南京西路、再由西藏路至凤阳路向东,穿过牛庄路,横跨北京路,看到黄埔剧场拐进厦门路再向东,就来到了浙江路。很远处就看到封路修桥的告示,并见到用浮吊提起在空中的老桥。我估计了一下,走了足有4公里路不止。一路下来,尽是风景,却又都是故事,没有新意,倒是回想不断。如果时光可以倒流,那就是有生命的历史。
站在浙江路桥的斜坡上望上看,沿街的两排房子把路挤压成如同狭窄的“天路”,往下看,就像用房子砌成的山谷。放眼望去,可以从鳞次栉比的商店望到南京路的永安大楼,闻到车水马龙,人流如织的喧嚣。记忆里,翻过桥面先前沿街的店面都是以卖生活用品,南北杂货和风味小吃为主,现如今都成了与北京路(五金一条街)配套的工业和材料商店。沿街两旁停满了面包车,三轮车和助动车,挤占了马路约三分之一。
这座桥是很有特色的老桥。全部是钢桁架结构,“鱼腹式”。小时候座电车经过此桥时,喜欢伸长脖子透过司机背后看前车窗爬过桥顶往下冲时快感,那一路叮叮当当作响的急促别有一番愉悦,车轮撞击铁轨发出的声音悦耳动人,行人躲避,非机动车闪开,霎时有劲,如同“火车”穿过闹市。上世纪60年代,这座桥还叫垃圾桥,今天依然能找到它的痕迹——环卫监管部门设在这里,还有立体垃圾车库,苏州河南岸以东的马路旁还停有不少环卫车。记得一位开出租车的老司机说,车开到这里上厕所不怕警察罚单。
苏州河是上海的母亲河。它连着华夏民族的血脉,曾是孕育这座城市的胚胎,亦是这座城市发迹的摇篮。它的兴衰一度以桅樯林立引以自豪,后转为河水黑臭深感头痛:从近代工业文明的推手到城市“仓栈商业区”再到排泄的河道,浙江路桥算是目睹了它的变化过程。
这是个有生活气息的地方。以前骑车穿过这座桥有“画中人”的感觉,经常见到有摄影者在此捕捉镜头,四周的市井会追着轮子在转动,表象的喧哗嘈杂与脏乱无序其实是真实的民生,可以看作上海的原生态。以前是华洋杂处,现在是南北混居,分不清是生活还是谋生,那种激情与活力,剥去了伪装,将生存还原于本色,如同在澡堂里,赤条条,毫无顾忌,但在盘子里抢豆子的本性依然敏感。
要想了解上海,在苏州河转一圈就知道了。十多年前,法拉利借上海做广告,我建议去浙江路桥。老外看后,惊呼:这才是想要的真实——回头率占据整个路面,老桥成了城市的背影。相比之下,外滩和陆家嘴就成了装饰。每当有人问我,什么是上海?我的回答是:苏州河,它是走向城市的内心一把钥匙。不过,如今的苏州河也开始步新天地的后尘,帆船消失,河水变清,推土机在围剿市井中旧貌换新颜,陌生而疏远起来。
当浙江路桥列入文物保护时,这已不再是座桥,而是远去的历史背影,正在退色的记忆,回不去的老辰光……
一百多年前由吴淞江改为苏州河那是因为这是通往腹地的大江,如今借助黄浦江汇入大海,苏州河成了景观,这样的变迁老桥成了见证,又有了新的传说。
以上内容为“汽车有智慧”(ID:futurauto)特稿,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当属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