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车新规的出台,无疑将会对出行市场的各方参与者产生巨大影响。谁将被淘汰出局?谁将被迫调整战略?谁迎来绝佳利好?记者根据掌握的情况和线索,大胆对出行市场的未来发展做出四点猜想。
现有专车命运:私家车淘汰出局
对于专车车辆,专车新政要求车辆应为7座以下乘用车,使用性质登记为出租客运,取得预约出租汽车类别的《道路运输证》。根据《机动车强制报废标准规定》,小、微型出租客运汽车使用年限为8年。这意味着从事专车服务的私家车主,如果将车辆属性登记为出租客运,其私家车使用年限或将受到影响,从不受年限到有限使用年限,大量私家车或退出专车平台。对于驾驶人,《管理办法》要求需取得《道路运输从业人员从业资格证》。
目前,专车的从业群体大致可以为两类,一类是专职做专车,另一类群体是兼职。按照政府部门的管理精神,专车车辆、驾驶员应该专业化、职业化,从而保证服务质量和运输安全,而从事兼职的私家车主难以保证服务质量和乘客权益。专车新政无疑将促使私家车退出市场,专车兼职司机恐怕也要和专车服务Say Byebye了。
市场竞争格局:得车源者得天下
在新规出台前,滴滴、Uber占据了国内专车市场绝大部分份额,这与它们获得大量融资不无关系。两家出行平台通过更优厚的补贴吸引了大量的车源,包括很多私家车,当然还包括更多有出行需求的消费者。
如今,专车新政对车辆与驾驶人的规定,将私家车源排除在外,接入滴滴、Uber等平台的绝大多数私家车将不得不退出。剩下的车源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租赁公司的车辆,另一部分是自购车辆。大型汽车租赁公司如神州租车等已经自己做专车,而自购车辆资产模式太重,不符合互联网公司的轻模式思维,即使购买车辆、培训人员,也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因此,滴滴、Uber将面临车源补充的现实问题。
此外,专车新政禁止低价竞争,规范补贴促销,专车司机不得同时接入两个或两个以上网络服务平台提供运营服务,这也将对滴滴、Uber等平台现有发展模式产生不利影响。对拥有运营车辆的神州专车、首汽约车等平台而言,则将更有利。可以说,谁拥有的车源多,谁将更有市场竞争力。
拼车出行前景:或迎来“第二春”
针对拼车这个“热点”,交通部特别指出:小客车合乘(拼车)对于方便公众出行、提高道路和车辆资源利用效率、缓解城市交通拥堵、促进节能减排、缓解“打车难”等问题具有积极意义。在英、美等发达国家,小客车合乘出行较为普遍。近年来,随着低碳出行理念的普及,拼车出行也逐渐为我国公众所接受。基于此,交通部明确鼓励不以盈利为目的的汽车共享,鼓励市民合乘(拼车)出行。
目前的用车平台在拼车价格上制定的比较合理,但为了抢占拼车市场,一些平台通过高额补贴吸引车主,车主最后获得的收益高于成本。此次出台的专车新政规定,不得以私人小客车合乘(拼车、顺风车)名义提供运营服务。记者预计,未来针对拼车的高额补贴会减少甚至消失,继续拼车的车主将是真正践行“低碳出行、共享出行”理念的人。加之私家车退出专车市场,这些车源或进入这个领域,拼车出行将迎来第二个发展机遇期。当然,政府部门及拼车平台对于这个出行领域的进一步规范和管理也将同时推进。
官方专车前景:获难得市场机遇
此前,一些出租车公司为了与时俱进,也纷纷推出自己的“专车”平台。由于运营车辆全部为政府许可的出租运营车辆,且挂有出租车特有的牌照、司机持有从业许可证件,它们被称之为“官方专车”。
然而,官方专车诞生之初,并不被外界所看好。究其原因,一是互联网专车是规模经济,出租车公司的车源根本无力与已成为巨头的用车平台滴滴、Uber等竞争; 二是定价过高,由于车辆是自己的、人员也是自己的,维修保养成本也是自己的,决定其定价要高于普通出租车,而滴滴、Uder 等专车的价格加上补贴往往比乘坐出租车低。
如今,专车新规的相关规定相当于要求在互联网专车平台上的运营车辆和驾驶人提出了规范的要求,这使得“官方专车”在车源上拥有了一定优势。此外,专车运营的具体实施办法由各地方制定,且均需要在当地申请许可。这对全国性的互联网出行平台不利,而对在单个城市或地区运营的官方专车有利,官方专车无疑迎来难得的市场机遇。
【一家之言】专车市场迎来新挑战
专车将有合法身份了!10月10日,交通部发布专车新规,面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根据规定,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者申请取得《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车辆取得《道路运输证》,驾驶员取得《道路运输从业人员从业资格证》,三证齐全,专车就可取得合法身份,进行合法运营。
然而,身份合法并不意味着专车市场的前方就是一片坦途,更多的问题仍需从业者去解决。
首先,专车价格的提高将成为趋势。专车打的一直是“共享经济”牌,大量私家车进入这个市场。虽然带来一系列管理问题和安全隐患,但它毕竟带动出行市场发生变革。如今,私家车在新规之下将退出市场,专车未来提供典型的B2C出行服务,价格将比目前有所提高,能否被消费者接受需要打一个问号。
其次,专车准入一地一申请,或不利于效率的提高。网络平台与传统业态不同,建立一个平台就可以服务全国消费者,但专车新规要求网络平台在每个城市都需要进行注册,建立分支机构,而不同的地方或可根据地方情况自行制定具体实施办法。如此一来,每个专车平台都需要在每个地方申请当地的准入许可,而每一个准入申请,都要求平台、车和人三证齐全。在实际操作中,这可能弱化依托互联网而生的专车高效优势。
最后,根据新规,网络预约出租汽车不得同时接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网络服务平台提供运营服务。这意味着,已经初步覆盖全国主要城市的专车平台如滴滴、Uber等,将面临车源、地方准入申请、与地方专车平台竞争的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它们的市场主导地位很可能受到影响。
专车要想既规范运营,又合理快速发展,必须想方设法解决新规落地后带来的新挑战。未来,专车市场也将引来新一轮竞争。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中国汽车报网:http://www.cnauto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