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上海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智能网联汽车”宣布落户上海国际汽车城汽车·创新港,蔚来汽车、上汽阿里等互联网造车企业入驻。与此同时,声称打造全新汽车生态圈的乐视汽车也在近期宣布,乐视超级汽车首款“mule car”在美国研发中心实验已经完成,新车将于明年北京车展亮相……
可以说,自去年以来,互联网造车的热度一直有持续升温,声称颠覆传统汽车行业者不在少数。诚然,在互联网的思维方式下,其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的确值得传统汽车行业学习借鉴。但同时,不得不引起注意的是,作为一个极为复杂的可移动机器,汽车需要涉及的领域实在广阔;此外,在长达100多年的汽车发展中,传统汽车行业深厚的积累是否能被互联网造车企业在短时间内就弥补,也值得怀疑。
汽车行业需要众多领域的专业积累,互联网造车实力待考验
互联网造车并不是造手机,也不是造电视,造车涉及到从设计(造型设计、功能设计等)、模具(开模、修模)制作、测试与实验、生产制造等极为复杂的专业流程,无论是在研发还是在制造的复杂程度上,远远超过智能设备。无论是丰田、大众,还是福特等老牌传统车企,都基于覆盖以上这些关键环节,各自形成了符合企业的整车开发到生产的全套流程,以确保整车从开发到量产的高效、可靠。值得一提的是,除了自身的研发技术、实验与制造设备需巨大投入和积累外,车企外部的零部件供应链体系的构建也需要长期的磨合,因此才会有人说,一个国家的汽车制造工业可以体现这个国家的整体工业水平。
在今年极客公园举办的奇点大会上,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曾代表传统汽车提到:“互联网汽车不是简单地把手机功能集成到汽车上,更不是电子商务;互联网汽车的前提是安全和电动化,目标是自动驾驶和高度人工智能,而单单安全这一点,互联网企业就无法实现。”
的确,汽车作为一个高速的移动工具,最重要的是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保证其性能与安全性仍是基本。而互联网汽车所提及的“互联网思维”下提升用户体验,仅能说是“加分”,但并不能独立于汽车的根本而存在。互联网企业是否真的有造车实力,仍需接受考验。
互联网虽然在改变传统汽车行业,传统汽车行业拥抱互联网已有落地产品
在互联网无处不渗透的发展趋势之下,无论是互联网企业还是传统车企,拥抱互联网的态度都是不容置疑的。事实上,当大家还惊讶于Google无人驾驶汽车上路测试时,众多传统车企大佬近年来其实也提出了无人驾驶的测试车辆及较为系统的从测试到量产的计划。ABB在CES上展出无人驾驶的实车时,也会让人发出感叹,相比于传统车企相对低调的务实作风,互联网造车其实并不新奇了。
而相较于ABB,奇点大会上质疑互联网造车的李董事长带领的沃尔沃似乎更为低调,事实上这家素来以安全著称的传统车企,早在10年前就开始布局互联网汽车,5年前开始设计产品。在互联网造车热的当下,也不急不慢,不忘初心,仍将安全、健康、环保和自动驾驶作为战略中心。2013年就在瑞典开展全球首个大规模自动驾驶公众路试项目“Drive Me”,而今年年初,也将自动驾驶的测试带入了中国,“撒手哥”也一时成为网络热议话题,不少网友惊叹“原来自动驾驶时代已经来到”。
前不久,在美国华盛顿,瑞典大使馆里举行了一届针对“汽车自动驾驶”的研讨会,会上沃尔沃首席执行官Hakan Samuelsson的一句“如果是因为自动驾驶系统引发的意外,沃尔沃负全责”震惊了在座不少嘉宾,引得不少国内外媒体竞相报道。事实上,在美国加州有10家左右的企业在进行自动驾驶测试,而其中仅谷歌和奔驰说过类似的话,但郑重其事的向全世界做承诺的,有这个实力和魄力的,纵观互联网企业和传统车企,也就真的仅此一家了。其实做出这样的承诺,对于沃尔沃向来以安全著称的品牌来说,并不是什么mission impossible,这和沃尔沃“零伤亡”的企业愿景是相一致的。
发展互联网思维之外,传统汽车行业不能“忘本”
其实相较于互联网造车企业,除了适应现代智能科技的发展,着力提升智能互联领域的发展外,传统车企更应该注重品质的提升及更高的一致化生产标准。这无疑也是传统车企相对年轻的互联网造车企业的核心优势所在。
沃尔沃在今年推出了全球首部量产具有高度自动驾驶功能的SUV——全新XC90,成为传统汽车企业中“互联网汽车“的领导者的同时,全新XC90还保持了其领先行业的安全品质。在2015 IIHS安全碰撞测试中,以全满分刷新安全纪录;在Euro NCAP全自动紧急制动和追尾碰撞测试中,成为第一个能在AEB城市与城际道路测试中取得单项满分的车型,并荣膺五星评级。
刚刚出炉的2015年度中国新车质量研究报告中,保时捷和沃尔沃连续两年蝉联中国市场豪华车品牌新车质量的冠亚军。在本次调查中发现,国内的车主更加注重车内空气质量及汽车内饰的健康问题。因而,汽车的“安全”不仅在于狭义的行车安全,更是在于提供最健康、最舒适的车内环境。而沃尔沃蝉联品质质量榜单前列,更是证明了对于汽车品质全方位完美的追求。
结语:狮子并不惧怕一只在河边悠闲喝水的斑马,但一定忌惮一头奔牛。显然,在互联网造车潮流袭来之时,传统车企并非故步自封,而反观互联网造车企业,除了整合资源、引入新概念外,如何从满足消费者根本的出行需求,在不忘性能和安全这两个基本点出发,像传统企业学习,做到产品体验的内在提升,才是“造车”的根本;相反,对于在这个历来采取兼容并包的行业里,在注重品质提升的同时,积极引入新元素、前进中学习也是汽车行业的特点之一。
(版权归车业杂谈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