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晓松老师向来是媒体圈和文娱圈公认的大才子。不仅是因其家世,更是因其社会阅历和人生经历比一般人要更丰富。他爱上课,也爱发表言论,早在小编的少年时代他就已经是那个时候的意见领袖了。今天我们就听听他是怎么聊二手车的。相信喜欢他的姑娘和小伙们,会愿意看一看他对“二手”车的理解。(以下转自高晓松微博)
最近有个二手车的广告闹得沸沸扬扬,我看了看觉得还挺魔性,这让我想起了在美国生活时一些关于二手车的见闻
首先 " 二手车 " 这个翻译是从英式英文翻译过来的。英国人喜欢说 "second hand" 二手。美国人不用这个词,老美越简单越好,直接叫 "used"。这个词更宽泛,无论二手、三手、四手,反正都是 used。所以二手车就叫 used car。
十五年前我到美国,买的第一辆车就是一辆二手雪佛兰,4700 美元。那时候绝大多数华人第一辆车都是二手的,4700 块已经不错,我的同学、朋友还有花 800 块 1200 块买的八手车。那时人人都得学会修车,人人都是蓝翔优秀生。
我去年看到彭博社一篇文章,说现在的中国留学生买车平均花费 4 万多美元一辆,而美国大学生的车平均 1 万多。4 万多在美国就是一辆奔驰 ML350 SUV,是我们当年的 dream car。现在的学生好幸福。
在美国租车比打车便宜得多,一辆普通轿车租一天 20 几块钱,而且绝大多数时候租到的都是只开过几百英里最多几千英里的新车,我租过最新的车只开过 13 英里,最老的也只开过 1 万多英里。我问租车公司为何车都这么新?他们说太老了保险公司会有问题,因为租车的人通常不那么心疼,所以老车风险大。我问那这些刚开了几千一万英里的车 都怎么处理?他们说就当二手车卖了。
那时我才知道,美国每年二手车的销量是超过新车的。而且新车也可以签合同 lease 两三年再还给 dealer,一辆 4 万多美元的奔驰只需要 600 美元一个月。两三年后还给 dealer,又是一辆二手车。
中外二手车的文化差异确实挺大的。中国的二手车观念需要改变,也有很长的路要走,不过我个人感觉这一天似乎不会太远。起码看到现在的二手车市场越来越向正规化发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