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链接: http://geekcar.com/archives/34555
刚开始说要写汽车后市场的时候,其实我是拒绝的。在我看来,汽车后市场已经被各种疯狂补贴、免费保养、洗车等砸钱行为培育的有些「畸形」。
不过在跟「养车宝」团队聊完之后,我的心态或多或少不那么消极了。至少在我看来,除了那些利用补贴砸市场份额的现象之外,也有人想要踏踏实实做产品。
App+OBD
和很多后市场服务产品一样,养车宝也有 App,不过在他们的商业模式里,多了 OBD 这个硬件。
App 负责把线下商家和用户联系在一起,所有合作商家的任何服务项目都会明码标价的在 App 中显示,用户可以自行挑选并且在线付款,最终到达线下店享受服务。
为了增加用户的黏附,养车宝除了传统保养等项目之外,还将类似于加油卡销售、保险、救援、事故处理等功能加入 App 中。养车宝只负责打通 B、C 双方,本身不需要提供服务而只是制定标准化的服务流程。这也是不少同类 App 都在做的事儿。
他们从去年上半年开始运营,在差不多一年的时间里,养车宝的产品就只是这个 App 。这么做的硬伤其实不少,用户黏度、服务精准程度等都很难得到保证。
为此,在今年四五月份的时候,养车宝又推出乐乘盒子 OBD,硬件由车网互联提供(一家车联网上市公司,主要针对 B 端用户,养车宝独立之前属于其子公司)。
提起 OBD,几乎已经成为共识的一点是,纯面向 C 端的 OBD 始终存在硬伤(存在感的问题无法解决)。为此,养车宝选择通过免费赠送(前提是在合作商家消费够一定金额)并免使用费的方式鼓励用户使用。
用户安装 OBD 之后就能获得例如保养提醒,车况提醒的服务。这部分信息会精准投放给用户安装盒子的那家门店,最终由用户来选择是否接受服务。
养车宝 CEO 李鹏告诉 GeekCar,目前,安装了 OBD 盒子的用户,每个月的活跃度大约在 98%。不过,由于他们的硬件才推出半年,因此我对持续性的用户黏度还是持观望态度,始终不确定这种模式是否能培养用户的长期使用习惯。
不过总的来说,养车宝想要用软硬件结合的方式,把汽车后市场服务和用户联系起来。
不靠补贴的模式
「汽车后市场」这个词,总让人把它和类似免费洗车、免费保养等概念联系在一起。虽然这些形容词有些以偏概全,但总体上还是说明目前汽车后市场的发展可能有些不「健康」。当很多人把汽车后市场和补贴划上等号的时候,养车宝的思路却有些不太一样。
李鹏认为,良好的商业模式不能依靠补贴,而必须要依靠合理的机制并且考虑盈利。
这样的思路虽然在公司建立之初就已经确定,但他们也动摇过。今年上半年,养车宝也尝试利用大量补贴去跟竞争对手「血拼」免费洗车,事实证明,除了短期的客流增加,这样对公司发展没有任何长远意义的帮助(补贴停止之后回归现状)。
在他们看来,虽然用补贴切入市场见效快,资本市场也很乐于见到这样的模式(市场份额好看,融资能力强)。但这种模式的弊端更大,一旦停止补贴,用户黏度就会急剧下滑(这些产品的用户往往都是游击模式,谁补贴高就用谁的)。
虽然「砸钱」这件事很多行业都有,但由于汽车后市场很难形成垄断(市场杂且巨大),因此会直接影响到这些服务平台的变现能力(不能照搬滴滴的垄断模式)。
而养车宝也并没有想依赖 C 端用户挣钱。挣他们的钱有难度,并且利润很难得到保障,倒不如将手头的 B 端资源好好利用。所以养车宝的盈利模式具体可以分为两个部分:汽车配件渠道供应商和针对线下服务商的管理系统销售。后者比较容易理解,前者的意思是说,通过管理系统,直接连接配件商和服务店的供需。听到这儿我们就明白了,其实某种意义上来说,「养车服务」背后的一些东西,才是他们的「主战场」。
对于线下店来说,配件采购以及科学的管理系统都是必不可少的。既然这部分钱始终是要花出去的,那么通过养车宝平台的服务对于双方深度合作来说,肯定是双赢的选择。相比较砸钱换市场之后的发展方向,这种盈利模式简单而清晰。
汽车后市场很大,谁都不可能一个人吃完。所以对于创业团队来说,短期内砸出大市场远不如「细水长流」培育自己的核心用户来得有意义。这一点养车宝想得很明白,剩下的就是坚持走下去了。
目前,养车宝发展了 3000 多家线下服务店,分布在全国 21 个城市。而为了建立更标准的服务流程,他们也正在将一部分线下店「收编」,改造成以养车宝服务为品牌的专属加盟店。近期首家店铺就即将改造完成投入使用。
————————————————
原创声明:本文为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否则我们将以举报处理,谢谢合作!
GeekCar,汽车科技新媒体,专注于智能汽车、车联网、新能源等前沿汽车科技与产品,致力于让交通生活变得更美好。欢迎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请搜索微信账号:GeekC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