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麻辣车事原创稿件,作者为郭宣辰,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
一位外国老太看了《围城》非要见钱钟书一面。钱钟书回信说:“假如你吃了个鸡蛋觉得不错,何必认识下那只蛋的母鸡呢?”
不到一百年,我觉得钱先生简直一语成谶:从前买个车能顺口问一句“有气囊没”已属专业消费者,现在买个车得拿放大镜看看轮胎是否印着锦湖,气囊品牌是否TAKATA(高田)。
吃鸡蛋还真有必要认识一下“母鸡”,买个车还得学习认识配件,也是醉了。
高田气囊出问题不是一天两天了,该品牌安全气囊弹出的时候会爆裂金属碎片的事故在全球已经累计造成4000多万辆车召回,8人死亡100多人受伤,召回的汽车只会越来越多,召回的规模只会越滚越大。但是近日,这个情况又升级了。
因为即使召回更换后,仍然不管用!
丰田汽车公司近日宣布将在日本对已经维修过的160万辆进行重新召回,原因是所更换的高田气囊气体发生器依然存在危险因素。
目前,高田承认仍然没有找到安全气囊爆炸的根本原因,但坚称关于扩大召回范围的要求有误导之虞。目前为止,高田和汽车商将精力集中在高湿地区,他们认为是高湿度环境使得老化的安全气囊推进剂更容易出问题。高田并未承认之前的气囊存在缺陷,且目前没有任何证据表明硝酸铵或者之前的推进剂成分存在缺陷,该公司更改推进剂成分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气囊的质量。
事情的前因后果
2009年5月16日,美国18岁女孩埃希利帕海姆在开车接放学弟弟的途中,与另一辆车相撞,气囊展开后,女孩儿被气囊中弹出的一个金属片划破颈动脉,最终死亡。
2010年,驾驶一辆2001款本田思域的克里斯蒂在一个路口碰到红灯。当她停下车,前座的气囊突然爆破,为气囊充气的安全设施随即弹出一块金属片击中她的脖子,切断了动脉。在这起事故中,因弹出碎片击中女司机颈部动脉,场面血腥,警方一度将事故当做谋杀案处理,最后才确认为安全气囊问题导致。而该气囊正是高田公司所产。
此后,高田气囊弹出金属片并致人伤亡的报道屡见报端。事实上,在安全气囊打开的条件下,颈部受到致命伤害的情况并不常见。自2008年以来,全球有超过1700万辆汽车因涉及存在同样隐患的安全气囊而被召回,所涉及品牌除了本田还有日产、丰田、马自达、通用、斯巴鲁、三菱等,就连奔驰、宝马也难逃一劫。这一数字还在全面发酵。多家整车企业陆续发起了历史上数量最大的气囊问题召回。
日本高田公司是世界上第二大汽车安全部件制造商,主要客户除了日系的本田、日产、马自达、三菱汽车等,还有奥迪、奔驰、宝马、通用、现代、福特等诸多知名车企。由于装配高田气囊的车型非常多,相关隐患引发了近年来全球最大的汽车召回事件,至少4400万辆汽车受到牵连。车企负责召回的部门这几年大概光忙着干这事儿了。
然并卵的是今年10月,一辆已经经过召回检查,认为排除过隐患的日产X-Trail在日本发生事故,气囊爆炸仍然导致了乘客受伤。
车企彻底爆发了
召回都不管用,到底是为什么安全气囊会爆碎片啊!真是愁死个人了?
此前,气囊爆炸的原因之一,普遍被认为是空气中的水汽损害了零件中的推进剂。不过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近日宣布:是高田公司安全气囊使用的一种化学推进剂(硝酸铵),被怀疑引发气囊在打开时力度过大,从而导致向车内喷溅金属碎片。
本田近期甚至透露:已经查阅过高田公司的内部文件,最终发现高田气囊在特定的气囊气体发生器上进行了造假。
what?这下还得了!
丰田、本田、日产、马自达是早就宣布和高田划清界线了,新近,福特更宣布在未来研发产品的相关配件中,停止采购高田气囊的气体发生器:我们的车以后也不用高田气囊了。
欧美供应商乱入
高田现在的危机,对欧洲一些汽配供应商似乎是个绝好的机会,尤其是瑞典零部件供应商奥托立夫,今年年初就已经和本田达成城下之盟。菲亚特克莱斯勒则转而使用美国天合汽车集团制造的产品。
新上位的供应商们忙着扩大产能以应对猛增的订单,但是车企们又有了一层新的担心:新合作伙伴们能不能在产量剧增的同时保证质量呢?另外,在他们日益强大之后又不会向车企坐地起价呢?
事态仍在蔓延,气囊问题仍会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成为车企的恶梦。
吓死宝宝了,中国汽车市场有没有类似的问题呢?国家质检总局新近发布了高田气囊安全提示,该气囊在中国涉及车辆240万台,快来看看你家的汽车上用的是不是高田气囊。
原本一项保障人们生命安全的技术,反而成为了生命的威胁。目前的安全气囊问题只是冰山一角,真实的问题可能更为严重。所以,也许还是再检查一下你家用车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