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流传的内部文件
近来心中颇不平静。先是股市熔断,朋友圈一片哀鸿。1月7日,又传言北京采暖期将实行单双号限行,并且有图有真相,让人感慨“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得知此消息时,笔者正在返京的火车上,连忙与同事们商议今夜明晨的报道采访计划。然而火车未到北京,剧情发生反转,有消息称限行计划暂不执行,并透露是“某大领导做出决断”。
走出火车,夜晚的冷风吹得我寒战连连。
苏格拉底曾说,“未经省察的的消息是没有新闻价值的”。(不好意思,这是我编的)当我从北京南站乘地铁坐到望京时,我仍然对前后两条消息莫衷一是,更对这种戏剧性反转充满好奇。我觉得,在明日真相大白之前,我应当写一些东西。而且我确信,不只是我一个人因这些传闻而难眠。
未经省察的人生是没有价值的——苏格拉底(原话)
首先讲个故事。
早在若干日前,有人向我指出,北京的限行正有“常态化”的趋势。他称之为“温水煮青蛙”,逐渐增加单双号限行的频率,让大家慢慢习惯。在他看来,空气问题是一个很好的由头,“毕竟健康比开车要重要不是”?
另一个人满不在乎,他名下好几台车,这对他没什么影响。
我也不在乎,因为我在北京就没有车,也没有在北京买车的计划。“这顶多让地铁更挤一些嘛,权当是锻炼身体了。”我的回答惹得两人发笑。
正因如此,听到传言,我第一感觉是相信的。有两次切身经历,让我领教了“传言”的威力。
第一次是读初中时,父亲忽然提出要买房,母亲不同意,因为家里并没有多少积蓄。但父亲很坚决,最终贷款买了套新房子。当时关于房价的“传言”很多,有的说涨,有的说不会涨。结果如何,相信也不需赘述。
第二次是2013年我大学毕业,父亲决定给我买一辆车,母亲不同意,因为家里已经有一辆车,而且我才刚拿到驾照。但父亲依旧很坚决。当时关于天津限购的“传言”也很多,最终在当年12月15日夜里天津“突击”宣布限购。
这就是“传言”的威力,不可尽信,亦不可不信。史书上载,历朝都有专职官员到市井乡野采风的制度,或许正是从“传言”去洞悉朝野内外的一举一动。
不知不觉间,传言成为人们生活中挥之不去的梦魇。就拿汽车限购这事儿来说,一些地方的人因为不信传言,至今仍在苦苦摇号,另一些地方的人因为信了传言,背负着压力不小的车贷“巴望”着早日限购。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再加上现代社会发达的信息分享,很容易在人群中产生爆炸效应。今天朋友圈中的谩骂比比皆是,对此我还是引用苏格拉底的那句话,“未经省察的消息是不值得谩骂的”。
因而,当有人已经想当然地认为出现反转,单双号限行不会到来时,我只能说毕竟“too young”。“未经省察的消息……”是的,在明天真正到来之前,结果怎样没人能预料。小孩子的脸,变得快。
理性地说,在采暖期实行单双号限行,是当下针对雾霾污染措施的延续。既然红色预警期间实行临时性的单双号限行,那么在重污染高发的采暖期实行彻底的单双号限行,不是有着政策下达实施以及保障空气质量的双重效果么?
这里面也有值得推敲之处。时间被限定在冬季采暖期,有一个潜在条件:采暖期间雾霾高发。既然雾霾高发是与燃煤采暖以及冬季逆温层有关,那么由汽车来“背锅”似乎有些委屈。这也是不少人不满的地方,我车的尾气排放是符合最新北京标准的,为啥不去治理工厂、锅炉、农村的用煤,非要和汽车较劲呢?
个中道理我也拎不清,不过先贤朱子有云,“挤地铁事小,没暖气事大”。
同期还有一条新闻值得关注,那就是自北京自2016年起新能源小客车指标不再摇号,只要符合要求,直接配置,总数达6万个。两相对比看,似乎更能体会出有关部门的良苦用心。既然燃油车限行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难道不知道变通,去购买一辆不限行的新能源车来代步吗?
相信今夜有不少人都在辗转反侧,思量着要不要给家里添置一辆不会限号的新能源车,尽管内心对新能源车还有顾虑。
生产新能源汽车的企业今夜则很是激动,一方面新能源车不摇号的政策给他们以鼓舞,另一方面他们也暗地里期盼着单双号限行的早日到来。
媒体同行们今晚也很难睡一个安稳觉,连夜写稿子,筹划采访,设计专题……无论结局最终如何,今夜的风吹草动都意味着明天铺天盖地的新闻轰炸。
这个夜晚,很冷,很宁静,看着并没有什么特殊的。但这正如同戏剧开场之前,最后一声静场钟响起与大幕拉开之间的那短暂的平静一样。究竟是否有反转?一切得1月8日见分晓。
假如,我是说假如,北京真的实施了采暖期单双号限行,又该当如何呢?
我想,我一定会举双手赞成。你可能会问为什么?我再来讲一个故事。
2014年深圳施行汽车限购政策,有记者就此询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秘书长董扬。董扬老师先是非常愤怒地说,他本人以及协会坚决反对深圳的限购政策,这会给中国汽车行业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在记者们的追问下,董扬老师又有些无奈地表示:“我们只是一个汽车协会,反对了又有什么用呢?”
董扬老师的最后一句话,正是我想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