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这是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法国奢侈品(意大利也是)不愁卖,豪车却遇到了“识货”的窘况。需求显示,目前市场依然青睐重口味豪车,玩风雅仍旧时候不到,即便进入B级车的价格区间还是起不了蓬头,就像驱散雾霾等风来一样,PSA你等得起吗?尽管普华杰的上任还谈不上临危受命,但不轻松将是难以回避。
撰文/颜光明
上海西部有一大片旧时代留下的老别墅。现在很多人喜欢去哪里怀旧,或者寻找旧上海的印记。有人曾把这里某条马路比喻为,“民国一条街”,也把某沿街的马路辟为“酒吧一条街”,即便是在僻静处也弄出个花园酒吧,或是什么高档餐厅,隐秘的休闲之处,营造出海派的氛围,回到从前,却又不像丢掉当下的应景。
这一切,都源于这里曾是法租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使这块原本安静,很少有人光顾的社区,也成了景点,抵御不住商业的干扰。然而,这与巴黎左岸略有不同,看得出在竭力追赶或效仿。这种矛盾使得这座城市越加纠结和彷徨。
左岸给我的印象是,在优雅的氛围中散飘落着咖啡的香味,伴随着绵绵的情话与情感的细腻在静静地流淌;而这里,在奢华的攀比弥漫着与众不同的暗示和诱惑,拒绝不了势利的物欲横流,不论如何显示高雅还是掩饰不住舶来的影子,甚至包括街景和飘散的气息……
这是上海积累的本钱,认知这个世界的能力。也许,人们在这里读懂的不仅是这座城市的发迹,还能找到近代中国的影子和它演变的轮廓。
PSA新任DS品牌总经理普华杰选择了这里与上海媒体见面,对于这位刚来上海的老外来说,看得出是做了一点功课,花了一番心思。他在与我交流中很坦率地说,之前他在这里已经转过,找到了一点感觉,尽管对这座城市比较陌生,但早就听说过,并有了大致的印象,如今要开始融入进去,这既是“使命”,也是职业之所在。
DS落地中国已经有4年。对于这个品牌的认知随着销量增长,传播的强化,人们开始关注到这个品牌的影响力慢慢起来了。首先是上海的马路上DS多起来了,再是DS的身影活跃在这座城市的频率也加快了。对于这些,普华杰觉得还不够。他对我说,我们希望有量的增长,有更多的车在上海跑起来。我能理解,销量对于DS来说是硬道理。对后来者而言,没有销量,一切免谈。
我们是在用学插花的方式进行交流。对于这项手艺,上海男士显得陌生,而普华杰则很内行,驾轻就熟,没用多久就完成了,而且水平不低,捧出一盆赏心悦目的插花作品。我说,这是会生活的体现。普华杰微笑地说,生活需要学习,它是人生的主体。受此触动,联想到DS给人的感觉,不奢华,却优雅。这就如同眼前的插花,让你懂得生活,珍惜分享,回到人生的主体。蒙田说过,人生最大的成功就是写意地生活。这也可以看作是法国人的人生态度,或是生活的写照。
普华杰通过翻译听懂了我的表述,会意地的用笑容表示认同。他说,DS是一种优雅的生活方式,没有刻意地去张扬和灌输什么,而是默默地来到你的身边,装扮你的生活,给你带来高雅,与众不同的感觉。这就让回想到法国花神咖啡馆门前永远是开放式地摆放着桌椅,不奢华,但很安静,可以放下身心读书看报,与友人交谈,甚至谈情说爱,就像中国的流水席,昼夜不打烊,笑迎八方来客,成为巴黎人不可或缺的精神驿站。
上海有不夜城之称。这是否源自于巴黎我不得知,但我知道,上海夜生活的丰富在全国是出了名的,可以谈上几天几夜也讲不完。过去是,现在也是。所以,有人把上海比作东方的巴黎。
提起这些,普华杰似乎还没有进入角色。但他要比他的首任赫博要来得机敏,很快就理解了我的意思。他说,我们需要对品牌诠释的背景和故事,要紧的倒不是买多少车,而是把品牌做上去,需要耐心,但又不能慢。
每次与DS高层交流时,他们对于品牌的意识都很重视。无论是赫博还是普华杰,他们认为,DS传递给消费者的是“优雅的生活”,而不是“豪华的符号”。这如同法国的香水、葡萄酒、大餐那样,带给你的是生活的分享和发现,乃至创造,将奢侈品演化为一种文明和品位,而不是挥霍的理由,或是炫耀的标签。
法国是迷人的。但人们只是图解了它的浪漫和自由,却很少有人探究它的平等和开放,尤其是民主的意识和对人性的尊重。在当下中国,人们还没有安全摆脱物欲的膨胀,追逐豪华,相互攀比,物质至上还在左右价值取向和人际关系的处理。这就使得法国车和意大利车生不逢时,总是在受到热捧的阻碍。以至于无论是法国车和意大利车最终都没能很好地守住底线,不得已向市场妥协,销量上去了,品牌下来了。这样的教训似乎并不少见。
“有些品牌不必要本土化,要有自己的坚持,否则个性和特色就难以保持纯正。”这是我长期以来对意、法车系在华得失的观察。当这些想法与普华杰交流时,他保持沉默,陷入了沉思。有人说,在中国卖得好的车都是奇葩——国际上找不到。后来我查了一下,说的并没错。不过我相信,随着价值取向的多元,人们的意识形态已经发变化。从马拉松的流行到雾霾下出行方式的改变,对汽车的再认识,由物质的满足到精神的诉求已经开始发生变化。有人说,这些都是后现代社会的迹象或称之为开始。
普华杰是个长期外派的高管,去过不少国家,尤其在日本待过,对亚洲有所了解。我说,对DS要有耐心,指的是对品牌文化要有不妥协的态度。他能理解,但他的压力还是要有量的要求,这不可回避。据我观察,现在不少豪车在华卖得好的都是用稀释品牌文化换来的,这一点,我相信时间会对这些品牌的价值做出重新的评估。
在销量的重压下DS是否也会跟进?清雅的风格还能坚持多久?普华杰没有正面回答,但上销量和做品牌始终困扰着PSA,历任高管也一直在纠结,在海水和火海中选择。从两厢DS5到三厢DS5LS,再到SUV DS6,从近四年的市场表现来看,DS已经放下身段亲近中国市场,甚至开始委身,在罗浮宫发布为中国开发的三厢车,到去雪铁龙标志化,以及推出SUV等,舆论还是认为力度不够,尺度不大,速度不快,矜持的法国人感到了困惑和迷茫了。
这是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法国奢侈品(意大利也是)不愁卖,豪车却遇到了“识货”的窘况。需求显示,市场依然青睐重口味豪车,玩风雅仍旧时候不到,即便进入B级车的价格区间还是起不了蓬头,就像驱散雾霾等风来一样,PSA你等得起吗?尽管普华杰的上任还谈不上临危受命,但不轻松将是难以回避。
2016年1月21日
采写于上海复兴会馆
汽车有文化(微信ID :Autocul),主编周海滨,换个角度看懂汽车,有影响力的汽车文化传播平台。给你不一样的汽车解读,汽车圈多位大咖联合运营。关注汽车有文化,每天文化一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