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说明
搜狐汽车 > 综合

“气包铁”?新一代安全气囊的发展方向

  伪技术控小编再次蹦出来!喜欢动作片的看官们是否还记得1993年史泰龙演过的一部电影《越空狂龙》?时间长了可能有些地方大伙儿都已经忘了,其中曾有过这样的一个镜头:当史泰龙扮演的警察叔叔驾驶着未来范儿十足的警车冲进大楼,车撞到障碍开始翻滚起来,车内突然涌出很多泡沫,一下子把乘员包裹起来,在被泡沫整个包裹起来后,车子连滚带爬地终于停下来,而车内的乘员则在已经变硬的泡沫层上踹出一个洞,毫发无损地从车里出来。

  

  九几年的片子在现在看来已经显得很是落伍了,而车子喷出的“安全气泡”瞬间变硬的把戏在如今也已经成为见惯不怪的日常装修材料(泡沫胶)了。不过事情并没就此告一段落,科研人员从这个想法开始了研究,他们认为,未来的车辆光在内部设有几个气囊已经不足以保证乘员的安全了。在未来,安全装置将不仅仅局限于车内,外部也会出现气囊一类的保护措施。

  

  目前已经有很多车企和研究机构对这样的安全气囊进行了研发,并在欧洲通过了第一阶段的实况检测。这种外用气囊主要是用来保护行人安全的。如沃尔沃V40搭载了奥托立夫设计的外部气囊,置于发动机舱下部,若车辆撞及行人,气囊将立即展开,包裹住A柱和风挡雨刮,在车辆和人员之间形成缓冲。同时发动机舱盖后部将抬起,进一步削弱人车相撞的后果。

  

  当然,也有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不满足于用外部气囊保护行人,他们把目光放在了车身材料上。今年1月采埃孚-天合展示了一款外用侧方安全气囊,可用于当车辆遭受拦腰撞击时对乘员进行保护。这种气囊位于车门后框架导轨上,其气囊体在充气后体积可达200升,大约是普通侧向帘式气囊体的两倍大小。囊体大意味着充气时间长,研究人员于是使用了两台充气装置辅助充气,以便使气囊能在事故发生前一刻立即打开。据研究数据显示,侧方气囊可以将拦腰撞击的冲击力削减30%左右。

  当然,好使归好使,问题还是存在的。从上面的叙述可知这种气囊是安装在车外的,而装在车外就意味着要经受天气、路况等一系列问题的严峻考验,换句话说就是要皮实,而且在关键时刻不能掉链子。研究人员表示,对于这方面的问题,他们还将于汽车企业和配件供应商紧密合作,进一步进行研发。

  其实从小编的角度来说,不管气囊是内置还是外置,保护乘员和行人安全其实才是最终目标,小编觉得未来的安全装置开发无外两个方向:安全装置开发和车身材料开发。为啥这么说呢,理由如下:

  安全装置开发

  目前的气囊一般都是安置在方向盘、中控台、车门等饰板内的,一旦气囊打开,肯定会破坏内饰和设备,而且气囊打开是靠高压瞬间充气,张开气囊的力道极大,也会伤及乘员,这种事故其实不在少数了。未来的内置气囊应该可以借鉴电影里的高分子材料瞬间喷射、变硬,最大限度保护乘员安全,并且清理方便、环保,减少车内设施的损失。

  

  车身材料开发

  现在环保节能大行其道,新能源车应运而生,随之出现的是将发动机变速箱等原本的燃油车装备一点点剔除,改为轮毂电机等电驱动器件,这也就意味着车体重量开始减轻,在发生事故时也就能造成相对较小的损失,但车轻则在高速时容易失控倾翻,如何让车在质量降低的情况下同时提高车身的强度,而且能够兼顾行人和乘员的人身安全,这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其实这只是小编这个伪技术控从搞材料学的老爸那里听来的一知半解摸索出的想法,对与不对的,大家做个参考。有心人如果觉得在理,朝着这个方向研究下去,说不定将来拿个啥诺贝尔奖的,那咱就不白提这么个念头。

  * 版权声明 *

  ©本刊所有图片、文字及版式版权均为【中国汽车要闻】(China Business Update)所有,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用作其它商业用途,其他网站及平面媒体如需转载,须注明作者及出处。

auto.sohu.com true 中国汽车要闻CBU http://auto.sohu.com/20160224/n438324250.shtml report 3885 伪技术控小编再次蹦出来!喜欢动作片的看官们是否还记得1993年史泰龙演过的一部电影《越空狂龙》?时间长了可能有些地方大伙儿都已经忘了,其中曾有过这样的一个镜头:
车图社

车图社

汽车最新实拍图片、官方图片。

娱车有关

娱车有关

与车有关?娱车有关!从汽车科技聊到文化。

汽车咖啡馆

汽车咖啡馆

汽车产业深度报道,权威信息解读。

凹凸榜

凹凸榜

用数据告诉你传播、品牌背后的真相,提供独立、专业的价值标准。

中国交通频道

中国交通频道

广泛的综合性交通多媒体发布平台。

极车制造

极车制造

解读前沿汽车科技,剖析精密造车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