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报哥(微信号:cheguluhua)
斯威汽车?报哥第一反应是铃木斯威夫特的简写,没想到它是一个对国人来说全新的品牌。
和汉腾、前途、观致等新生品牌一样,业内最大的质疑还是老一套:中国的汽车品牌已经足够多了,还有新品牌的生存空间吗?
中国的汽车工业,眼下用乱世春秋来形容毫不为过。数以百计的车企,生存状况各有不同。对多数车企来说,普遍有“新围城心态”:城外的车企想拼命挤进来,城里的车企不想让城外的车企进来,而且想方设法把其他车企挤出去。
那么问题来了,生于乱世的斯威汽车,能在品牌众多的车企中占据一席之地吗?
龚老大的自白
斯威汽车老总龚大兴显然是个讲故事的高手,而且颇懂心理学。在7月27日的新车发布会上,他上来就说,只有垮掉的企业、没有垮掉的行业,只要能生产出真正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SWM斯威汽车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
龚老大的言下之意很明白,无论新品牌还是老品牌,让老百姓买账并买单才是硬道理。
可说了半天,斯威到底是一款什么样的产品呢?
作为首款车型的SWM斯威X7,车身尺寸为4710/1855/1750mm,轴距为2750mm,有着与汉兰达同级别的空间表现。
外观方面,SWM斯威X7由意大利中心设计完成,整体造型大气时尚,新车前脸采用了类似于宝马样式的直瀑式进气格栅,镀铬装饰下显得非常大气豪华。
内饰方面,特斯拉式12寸中控大屏相当亮眼,搭载高度智能化的E-go系统,能为消费者带来更加出色的联网体验和视听享受,还可以实现车辆远程操控,让爱车随心所“驭”。新车还配备了无钥匙进入、一键启动、全景影像以及电动车窗等实用性功能。
然后就是讲故事和情怀了。
斯威的前世今生
意大利,有“欧洲的中国”之称,而斯威品牌就来自意大利。
据厂家提供的资料显示,SWM诞生于上世纪70年代,曾在欧洲盛极一时,凭借卓越的性能、严谨的做工及前卫的设计风靡市场,与KTM、Husqvarna形成”三分天下“的格局,并成为社会中坚力量崇尚自由和突破的文化符号。在仔细对比其他资料,报哥发现,这段话中漏了最重要的“摩托车”3个字。
也就是说,吹得如此牛叉的意大利品牌,只不过是上世纪生产摩托车的企业而已,跟四轮的汽车半毛钱关系没有。
斯威汽车官方透露,2014年,SWM品牌被鑫源控股全资收购,同时收购原宝马旗下H usqvarna的生产基地、产品及技术平台。同年,在意大利成立了汽车设计中心,并同步在重庆涪陵建造1700余亩乘用车生产基地,酝酿进军乘用车领域。
2016年1月,SWM斯威汽车旗下首款车型SW M斯威X7在重庆涪陵下线,SWM正式以汽车之名走向公众;7月27日,SWM斯威汽车品牌正式发布,斯威X7也正式亮相,预售价为9万-11万,预计8月底上市。
本田、重庆的力帆都是靠摩托车起家的,但问题是,眼下还会有这样的风口吗?斯威想走从两轮到四轮的发展老路是否行得通呢?因此,从这个层面来说,斯威的品牌含金量远没有此前北汽福田收购的德国宝沃——好歹也是造四轮车的品牌啊。
中国汽车产业的忧伤
早在2009年,国家就出台了《汽车产业政策》,里面明确提出要改变汽车生产企业小而全、一盘散沙的局面,鼓励车企通过结构调整和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避免散、乱、低水平重复建设。
这么些年过去了,散乱局面没多少改观,由于巨大的市场空间和利润诱惑,一直都有门外汉堂而皇之地杀进汽车领域。
报哥觉得,之所以敢于杀入汽车产业,原因不外乎两种:觉得自己很牛叉,而现有的车企实力不过尔尔;地方政府的地方保护主义,不想错失汽车产业这一巨大的蛋糕。
无论何种原因,报哥一直不赞成通过行政手段来调控汽车产业,因为只要政府部门插手的行业,基本失去了做大做强的可能。
报哥建议,中国的汽车不如学学家电,放手让他们去竞争吧,最终能活下来的必然是本领域的牛叉企业,稍带手还能把国外的同行干死。
因此,多一个新品牌没啥不好。问题是,斯威汽车有没有能力活好。
华晨系的硬伤
来自官方的资料显示,华晨鑫源(全称:华晨鑫源重庆汽车有限公司)是由华晨汽车集团与东方鑫源控股合资组建而成,公司总部位于中国重庆。公司旗下拥有乘用车品牌——“斯威汽车”
(LOGO当中SWM的含义为Start Win More)和商用车品牌——“华晨金杯”,在意大利米兰和重庆分别设有设计中心和研发中心,在重庆涪陵区和九龙坡区分别建设年产30万辆乘用车基地和年产10万辆商用车基地。
看上去很美,但产品质量如何?能经得起市场的检验吗?
这些年,华晨系已经很苦逼了,除了小型SUV外,其他车型混得一个比一个惨。因此,和华晨一脉相承的斯威,能把小日子过好着实有些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