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说明
搜狐汽车 > 新闻

评论丨滴滴、Uber合并后,出行市场格局将发生怎样

汽车内参 阅读(0) 评论()

  

  在出行领域,滴滴和Uber长久以来的“互相伤害”往往为消费者喜闻乐见,然而在双方投资者眼里,却并不想如此持久下去,正所谓“只有永远的利益,没有永远的对手”,这使得滴滴与Uber中国的合并早可预料。

  8月1日,滴滴宣布收购Uber中国,并和Uber全球达成战略协议,双方相互持股,成为对方的少数股权股东。Uber全球将持有滴滴5.89%的股权,相当于17.7%的经济权益,Uber中国的其余中国股东将获得合计2.3%的经济权益,合计20%的经济权益。Uber也发表声明称,根据协议,Uber将持有滴滴20%的股权,成为滴滴的单一最大股东。

  

  左:滴滴出行创始人兼CEO程维

  右:Uber创始人Travis Kalanick

  关于持股,滴滴的说法是“20%权益”,而Uber的说法是“20%股权”。对此,滴滴出行公关人士称并不矛盾,“Uber可以行使股东权利的股份是5.89%,但是占了更多的经济利益,即17.7%,另外2.3%是Uber中方股东所持有的比例。”

  无论怎样,中国市场出行领域两大巨头的握手言和,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也宣示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始。

  “烧钱大戏”落幕

  滴滴与Uber的合并,很重要一部分原因源于双方为争夺市场,长久以来持续不断地“烧钱”。而在资本的眼里,合并似乎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方式。

  2014年2月,Uber正式进军中国市场,拉开了这场“烧钱大戏”的帷幕。

  数据显示,Uber每年用于中国市场拓展业务方面的投入就高达10亿美元以上,去年更是在中国烧掉了15亿美元,这占据了Uber去年全球开销的60%。而Uber去年总收入(GMV)还不到8亿美元。 据秘密财务文件显示,基于美国通用会计准则,Uber2014年全年亏损6.714亿美元,2015年上半年的亏损就达到了9.872亿美元,亏损程度逐年攀升,而矛头直接指向Uber在中国市场的高速“烧钱”模式。

  滴滴方面也“不甘示弱”,此前有消息称,滴滴用于争夺市场份额,每周补贴数目就要达到7000万~8000万美元,一年补贴高达40亿美元。

  很长一段时间内,双方不惜代价地“烧钱”,以此作为“军火”来支撑各自在“补贴大战”中胜出,从而夺得更多的网约车市场份额。因此,双方在市场的纷争背后也在进行着“融资大战”。

  数据显示,Uber全球迄今为止已经成功融资130亿美元,其中包括6月初从沙特阿拉伯政府旗下的投资机构获得的35亿美元,其中的一部分将会为Uber中国公司所用。此前,Uber中国已自行成功融资约12亿美元。

  与此同时,滴滴公司日前也完成了一轮价值45亿美元的融资行动,投资方包括Apple、中国人寿及蚂蚁金服等;腾讯、阿里巴巴、招商银行及软银等原有投资人也都参与了本轮融资。此外,招商银行还将为滴滴牵头安排达25亿美元的银团贷款;中国人寿也对滴滴进行了20亿人民币(约3亿美元)的长期债权投资。这也意味着,滴滴此轮融资的实际总额高达73亿美元。

  金沙江创投合伙人朱啸虎就曾表示:“第一次海湾战争耗资大约600亿美元。Uber和滴滴两家企业融资总额大约为200亿美元,企业竞争就如同打仗一样,不过当双方融资总和达到300亿美元之后,这场战争有可能将宣告结束。”值得一提的是,在滴滴的三轮融资过程中,朱啸虎所执掌的金沙江创投皆参与其中。

  而如今滴滴收购Uber中国,标志着二者之间以往“烧钱”对战的时代一去不复返,同时也将深刻影响整个出行领域的变革。

  格局如何改变

  根据中国IT研究中心(CNIT-Research)发布的《2016年Q1中国专车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16年第一季度滴滴专车以85.3%的订单市场份额居行业之首,Uber中国占7.8%,而易到用车和神州专车则分别以3.3%和2.9%位列三、四位。

  在滴滴与Uber中国合并后,新公司市场份额合计将超过90%,出行市场俨然已成为一家独大的局面。

  但有趣的是,竞争对手并没有因为滴滴和Uber双方整合在一起,而从市场地位上示弱。就在滴滴收购Uber中国当晚,易到发布声明称,“滴滴和优步的合并标志着出行行业格局进入新的阶段,战场上只剩下滴滴优步和易到两家,今后的出行市场将是易到和滴滴的对决。滴滴和优步的合并,绝不意味着出行领域的竞争已经结束。”

  

  显然,在滴滴Uber握手言和时,易到的一则声明,颇有些“树欲静而风不止”的意味。但其声明中不可否认的是,中国出行市场将回归商业本质,疯狂补贴“烧钱”的时代将过去,重回用服务和品质赢得市场的时代。

  随后,易到控股股东、乐视董事长贾跃亭也在朋友圈表示,共享专车世界里不需要垄断者,也不会有垄断者;用户失去选择,共享将失去灵魂。并声称易到将会很快推出史上最大力度的充返活动。

  

  事实上,在滴滴收购Uber中国后,滴滴成为了第一家BAT(百度、阿里、腾讯)共同投资的公司。那么,专车市场上的资本较量,也将变成BAT和乐视之间的交锋。

  易观2016年第二季度统计数据显示,滴滴出行、Uber以及易到用车活跃用户分别为1.27亿、3,107.8万以及1,050.5万。

  滴滴与Uber合并之后,活跃用户数量进一步增加。如果说之前易到用车还有赶超Uber中国的可能,合并之后,易到抢占市场份额的难度将进一步加大。

  对此,易观互联网出行研究中心研究总监张旭表示,“当前中国专车市场中滴滴出行、Uber中国的活跃用户覆盖率分别占据前两名位置。滴滴出行收购Uber中国后,专车市场格局将迎来较大变化,寡头化进一步提升,市场竞争将进入新的阶段。对于其它专车厂商而言,竞争压力将进一步增大,并倒逼竞品企业加快产品和服务创新以增加用户体量和提升现有活跃用户粘性。”

  那么,已形成“寡头化”的出行市场,未来该何去何从?

  会不会出现行业垄断?

  在滴滴宣布与Uber中国合并之后,业内尤为关注的问题就是,出行行业会不会因此而被垄断?

  据罗兰贝格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12月,滴滴出行占据专车市场46.6%市场份额,神州专车以39.9%比例排名第二,Uber占7.2%排名第三。如今两大巨头合并,有市场人士质疑,这将在专车市场形成垄断局面,触发反垄断法。之前滴滴快的合并,易到用车就曾举报其合并违反反垄断法。

  对此,IT与知识产权律师赵占领表示,滴滴收购优步中国,涉及的反垄断问题主要是经营者集中,包括经营者合并、通过取得股权或者资产的方式取得控制权以及通过合同等方式取得控制权等三种情形。

  根据反垄断法,经营者集中需要事先向商务部反垄断局进行申报的标准是:所有企业上一年度在全球范围内的营业额合计超过100亿元,并且至少两家在中国境内的营业额均超过4亿元;或者,所有企业上一会计年度在中国境内的营业额合计超过20亿元,并且至少两家在中国境内的营业额均超过4亿元。

  赵占领称,就滴滴收购优步中国而言,应该适用的是后一个标准,即主要看两家企业上一年度的营业额总和是否超过20亿元,每家是否超过4亿元。如果达到这个标准,需要事先申报并通过审查,否则不能收购。

  滴滴与优步中国的营业额指的是企业自己的收入,而不是平台上的交易额,因为订单中的交易金额全部或者大部分属于网约车司机,而不属于平台。目前两家公司的年营业额并没有官方公开数据可查。在赵占领看来,目前公开资料还不足以判断滴滴收购Uber中国是否符合申报标准。

  不过,他也提到,根据规定,收集的事实和证据表明经营者集中具有或者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商务部反垄断局可以主动调查。

  可以说,目前对滴滴、Uber合并是否有违反垄断法还尚难定论,但专车行业如何发展可以从市场表现略窥一二。

  7月28日下午,《关于深化改革推进出租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网约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正式公布。方案明确了网约车的合法地位,满足条件的私家车可按一定程序转化为网约车。

  这对于一直饱受法律争议的网约车市场来说,堪称走出了合法、规范运营的历史性一步。有网友调侃说,“再也不用管司机叫二舅了”。无疑,在政策利好的情况下,网约车市场将迎来新的发展。

  另外,滴滴与Uber中国的合并,引起了公众对网约车价格将上涨的担忧。

  交通专家徐康明表示,“网约车价格上涨不可避免。”滴滴和Uber中国合并后,市场进一步高度集中,预计未来滴滴等网约车平台对乘客的补贴将逐步减少,直至消失。

  实际上,日前滴滴和Uber都相继涨价。滴滴快车每公里费用由1.5元涨至1.8元,每分钟费用由0.2元涨至0.3元,;Uber每公里费用则由1.5元涨至1.79元,每分钟费用由0.25元涨至0.3元。与此同时,神州专车、易道等网约车平台也皆有一定的价格上扬。

  在AutoKol看来,这已然意味着网约车平台依靠“烧钱”来拓宽市场的模式开始降温,整个网约车市场呈现良性发展的趋势。

  靠“烧钱”来促进市场份额的增长缺乏用户粘性,往往不可持续。网约车市场只有形成充分竞争、良性竞争,通过培养口碑和用户习惯抓取市场份额,通过提升技术减少乘客等车时间及出行拥堵时间等,方才是市场健康发展的核心所在。

  近年来,滴滴推出了出租车、快车、专车、顺风车、代驾等不同形态不同场景的出行模式,依据不同的出行属性培养用户习惯,拓宽业务线的同时,也增强了用户粘性;神州专车等B2C网约车平台也通过提高出行安全性、提供专业良好服务等来争夺市场份额。

  而显然这些只是网约车市场良性竞争的部分方面,在国家推行供给侧改革和共享经济的浪潮下,滴滴Uber、易到、神州等网约车平台应充分发挥共享出行的优势,积极拓展产业链,更多地在诚信、品质、服务、创新等方面竞争,从而给网约车市场带来不一样的格局。

  在滴滴收购Uber中国后,滴滴虽然在体量上远远超过其他网约车平台,但整个网约车市场运营模式上还有待进一步探索。在政策利好、巨头合并的背景下,“烧钱”模式开始降温,恰恰意味着所有的网约车平台开始重新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日后出行市场比拼的重点也将不再是资本,而是顺应时代的创新和深入人心的改革。

  《汽车内参》是国内首家最大新媒体整合平台AutoKol旗下的B2B第一大财经号。阅读更多《汽车内参》文章,请添加《汽车内参》微信号(marketingauto),投稿邮箱:duanxiru@autokol.com。

auto.sohu.com true 汽车内参 http://auto.sohu.com/20160802/n462267431.shtml report 6222 在出行领域,滴滴和Uber长久以来的“互相伤害”往往为消费者喜闻乐见,然而在双方投资者眼里,却并不想如此持久下去,正所谓“只有永远的利益,没有永远的对手”,这使
车图社

车图社

汽车最新实拍图片、官方图片。

娱车有关

娱车有关

与车有关?娱车有关!从汽车科技聊到文化。

汽车咖啡馆

汽车咖啡馆

汽车产业深度报道,权威信息解读。

凹凸榜

凹凸榜

用数据告诉你传播、品牌背后的真相,提供独立、专业的价值标准。

中国交通频道

中国交通频道

广泛的综合性交通多媒体发布平台。

极车制造

极车制造

解读前沿汽车科技,剖析精密造车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