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TEC
ABOUT
割草机?
L·E
真男人都用自吸,小孩子才用涡轮?
这学期终于开启了专业课,总觉得又向心目中理想的汽车工程师迈进了一步。开学第二周的《汽车构造》上,老师讲述总纲时一嘴带过了“可变配气定时典型机构”,什么?听起来好高级?一回神第一个想到的就是VTEC,随后在高转癫狂一般的嘶吼中想起了本田。
1
关于本田
一直觉得本田是一个有情怀的品牌,虽然现在情怀二字已经有了不一样的意思,但我所说的只是曾经对本田的喜爱,因为那还是一种无法拥有的念想。
可能是我的想法太片面又或是真的是有什么东西太具有代表性,说起本田我第一个想到的不是雅阁或是思域出到了第几代卖出了多少辆,而是想到一台像疯子一样嘶吼癫狂着的红色引擎。总之就是有一种强烈的联系,在我脑海中把本田和高转自吸联系到了一起,不知道是本田创造了尖啸的嘶吼,还是这种声音成就了本田。
2
关于VTEC
VTEC是一种发动机技术的英文缩写,老师读作(威钛可)加上东北的口音总是有一种莫名的喜感,但对于“一入本田终生本田”粉们来说,VTEC这个词就是他们的信仰。
我一直认为本田的发动机技术总是让人觉得惊讶,里面似乎总是隐藏着让你激动地东西,自1948年宗一郎先生创立了“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起,本田的发动机技术就点开了黑色的科技树。
本田宗一郎先生与车神塞纳
开始时本田是以摩托车厂商自居,后来才涉及到汽车的生产,所以本田的发动机技术一直都是有着浓浓的摩托车味道,自CVCC(两次燃烧技术)发动机起就开始走向了“我发动机技术就是牛逼”的路子。
搭载了CVCC发动机技术的本田雅阁
虽然CVCC在那个时代很厉害,但真正吸引人的还是VTEC,VTEC中文为“可变气门配气正时和气门升程电子控制系统”,简单地说就是它有两套角度不同的凸轮轴,低速用一套,高速用一套。低转速时使用角度较小的的凸轮,得到较小的气门重叠角、扬程,加速时转速拉高转换成角度较大的凸轮,得到较大的气门重叠角、扬程,在日常行车时较低转速时会有较高的扭力,在需要动力而使用较高的转速时,拥有更好的燃烧效果和动力。
教材上的VTEC工作原理图
VTEC诞生的目的其实和CVCC类似,都是为了符合越来越严苛的环保法规而研究出的“更有效率燃烧”的引擎,而作为摩托基因浓厚的本田,自然是先在摩托车上进行优先实验。
1983年版本的CBR400F率先采用了一种名为REF(凸轮轴凸轮择机介入技术)被认为是后续VTEC的雏形,也可看作为本田后续发展保障的先驱。
3
为什么是VTEC
既然VTEC就是这么一种什么什么的技术,那它为什么让这么多人痴狂不已?这要归功于一个完整的整体,一台单独的发动机构成不了令人着迷的全部元素。CIVIC(思域),作为本田看家的车型,在销售的四十多年间售出超过两千万台,其与VTEC的搭配,功不可没。
第四代CIVIC
1989年基于第四代思域,本田推出了高性能SiR版本,搭载了那个时代可怕的B16A发动机。虽然“Integra RSI(DA6)”才是搭载B16A的第一款车型,但基于思域的知名度和良好的口碑才是B16A为众人所知的最大助力。
B16A是本田第一次搭载VTEC技术的引擎,虽然它的缸盖是黑色的,但这并不影响“红章”爱好者对它的憧憬之情,因为它是一切的开始。
很多人喜欢本田是因为觉得本田的车都是有性格的车,而这个性格是由VTEC来提供的,前面说过VTEC的本质就是两套凸轮轴交替而产生不同的燃烧与排气效果,那这到底有什么可以迷人的地方?我们来看下面的这个视频。
从视频中我们可以明显感觉到,从某一个转速点开始,整个车子就像打开了一个开关,释放出了一个癫狂的疯子,它躁动着嘶吼着发出了高昂的嘶吼声,这就是VTEC的魅力,从技术上就是替换的一组凸轮轴而已,但对于车子来说,不啻于换上了另外的人格。
这种突然爆发的发动机特性,被爱好者称为“爆VTEC”,就加速来说,可能并没有那么快,但是爆炸的声浪和火箭上天一般的震慑感然你觉得你就是这条路上的王者。
我想喜爱本田的人都是喜爱那高转时亢奋的声音,但也有人调侃为割草机的噪声,大概是由于光顾着享受引擎带来的乐趣而忘记声音很扰民。
别人眼中爆VTEC的你
未完待续
最后
很喜欢高转发动机带来的声音,但不代表我讨厌涡轮,写的时候发现还是有很多东西和知识需要我去学习,文中有什么错误和遗漏欢迎指出,我会积极改正,下期讲述VTEC后续的一抹深红F20C与K20A,探寻本田后续发动机技术的拓展,以及自吸的末路?,也欢迎你在下方留言讨论,我们下期再见。
PS:听说学校汽车实验室有一部i-VTEC,希望是真的,期待发动机实验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