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搜狐汽车 马倩)8日,京、沪等多个一线城市发布网约车细则,这让刚刚身份合法化的网约车司机在缓了一口气之后,又提心吊胆了起来。同时炸开锅的,还有习惯了网约车的乘客们。
“以后咱们外地司机在北京还能接单吗?”
“只要滴滴不把咱们的号取消了,那就接着跑呗。真不行就换地方,不在北京跑了。”
“你不在北京跑,去别的地方,准赔。我上次在廊坊拉了两个小时,就拉了40块钱,连油钱都不够。”
“按照你说的,咱都得下岗了?”
这是8号晚上,笔者在北京采访两位外地牌照的滴滴车主时,两人的对话。如同两个多月前,车主们对“专车司机”身份是否合法化心存顾虑一样,疑惑、不安的气氛,再次出现在部分网约车司机身上。
网约车,今后还能否愉快地“约”了?
为此,搜狐汽车分别采访、整理了10位车主与10位乘客(均为匿名)的意见,一起来看看。
车主——
有愤青的
南宁-蜗牛(滴滴车主):到时滴滴会想办法从我们身上抽水的,的士收份子钱我们交信息费,都是要钱,换个说法而已!
曾水除云(Uber车主):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政府不可能筛查每个平台数据,平台也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是一但被抓了,平台顶多说监管不力,但是连司机翻盘的机会都没有了。
有不安的
活著(滴滴车主):我们外地车算是彻底说拜拜了。
Sea(易到车主):以后咱们这低端车是没出路了。我开5万块钱的车,有一次只有我接单了,结果乘客一看我的车,人家不用了。易到比滴滴的要求高多了,滴滴都不让跑了,易到就更不可能了。
小宝子(滴滴车主):我估摸着滴滴外地车主能占百分之七八十呢,难不成这以后都不让拉活了?
有想对策的
无敌幸运星(滴滴车主):咱们去首汽约车应聘吧,人家有五险一金、还有工作制服:)
血汗宝马(易到车主):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实在不行,我考个A本,跑长途大货车去。
有淡定的
达人(滴滴车主):我就是普通老百姓,我不针对任何人,但这制度影响了很多人的收入,想要公平没那么容易。但是我还年轻,我也不抱怨,今后也不一定非要开车,我也想过考个厨师什么的。
老好人(Uber车主):我是京人京牌,不到一年的1.4迈腾,也被淘汰了,但是我不怪政府。
还有...哭笑不得的
赵鑫(uber车主):我是北京的,我没指标啊,我车牌外地的,我怎么跑啊......
乘客——
有认可的
宏达新起点:网约车的加入条件应该严格管理,不能一涉及到互联网+就完全放开了,Why?网约车就得保证安全,刚出了这么几年,事故有多少了?随便弄个身份证和车就可以营运?自己没有遇到伤害就漠视?互联网+给你我带来的伤害少吗?我们的诚信需要这样的严格管理才能建立。
邱神:这其实就是个选择:方便还是安全,你选择哪个?以前黑车那么多人吐槽,不知道为什么现在专车黑车化之后这么多人支持?
小翼2542:你也不说说滴滴把上海出租行业搞得一塌糊涂,原来拒载,抛客很少很少,现在呢?老人路边扬招空车照样开过!开车玩手机,聊微信!滴滴垄断后还不如出租车!
legendary-lmq:33万网约车司机中才1万本市户籍,另外32万都是钻政策漏洞涌入上海捞金的闲散人员,给上海带来的不是出行便利,而是增添了交通拥堵,并带来治安问题,什么是民意,上海市民的安全和意愿是民意,滴滴代表的是32万无稳定正当工作的社会闲散人员。
也有质疑的
王东Money:这个事引发的争论,主要是立场的问题。管理者从监管出发,希望少出事、不出事,却想不出更好的办法,只好母猪思维门一关,万事大吉。换个角度讲,监管只要管到企业就可以了,如果滴滴、神州不能对司机进行有效管理,那他也就别做这生意了。现在的情况就是管出租车管惯了,又耍混不吝了。
顺势188:在一种职业上明确附加户籍限制,这样的政策真的没问题?
歪歪恩:出租车排量顶多也就1.6L,轴距都不到2700mm,目前看,网约车要求似乎比出租车还严格啊。
三行检查_CHY:滴滴现在也不便宜多少了,就是先给你点儿优惠让你吃到甜头,最后在市场形成垄断,一直是垄断,只不过是换了人而已,普通人始终是带宰的羔羊。
石楠木烟斗:想做网约车的,为什么就不能在户籍所在地从事网约车呢?
一點兒感觸:当年支付宝也不太合法,是吧,都别急~
插插:二个月前还是谣言
呐,您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