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AutoR智驾 李子湃
在Formula E香港站的场地里,无线充电板上的“Qualcomm”标志总让现场的许多人问:是不是“那家”高通?
是的,就是被称作“手机界英特尔”的高通。
比起当年统治个人电脑业的英特尔,对于汽车行业的变革,高通和英伟达们面临的环境也许更加复杂:
2014年,苹果的Carplay、谷歌的Android auto发布。
2014年9月,首届Formula E在北京举办,高通的合作伙伴有FIA和宝马,一辆经过改造的宝马i8,通过Qualcomm Halo系统进行无线充电
“高通要解决的是EV的电池问题。”高通的一位高管解释了出资5000万英镑的原因,当时同样的技术也开始在手机上出现。
到了2015年的Formula E,高通的合作伙伴已经加进了戴姆勒这样的巨头,合作的内容也从充电扩展到无线通信、车载处理器等方向。
2016年,高通仍然作为合作伙伴参加Formula E,此时在高通的官网上,“汽车”已经被列在产品介绍的第一位。
特斯拉持续引起关注之后,汽车这个古老行业,对电子系统的兴趣也正变得极其强烈。
最新消息是,包括保时捷、玛莎拉蒂这样的机械车品牌,也在谋划电动产品,玛莎拉蒂的电动产品时间线定在2020年;推动了“i”系列的宝马也将推出纯电版本的i8;奥迪、福特的无人驾驶项目进一步提速;日系车企推动的高清地图产业正在快速生长。
而移动设备的题材缺乏之后,汽车作为硅谷眼中的“移动设备”,有了不同的含义。
处理器、存储、显示系统、交互系统,软件和硬件的战场正原封不动的从硅谷延伸到底特律和沃尔夫斯堡。
5月,存储业巨头闪迪进军车载存储;在9月召开的英伟达技术大会上,功耗只有10W的深度学习系统开始出现在汽车上;9月到10月,硅谷多家涉及自动驾驶的初创公司被传统车企收购。
两路人马挤向一扇大门,高通的“跨界”是其中缩影,Formula E也只是一个试验场。
同样是无线充电,2年时间时间,高通的无线充电效率提升了2倍,在未来甚至会实现赛道上的“边走边冲”。
比赛中数据的传输和处理,赛车状态的监控,新的通信技术可以让观众在现场通过手机获得比赛数据。
有多少电子辅助?甚至是无人化?车手的行进策略怎样最节能?就像燃油车的F1,在Formula E,车企比拼的项目从气缸活塞、变速箱变成了耗电速度、电机有效功率。
带有科幻色彩的电流声带来的是另一种观感,据说钢铁侠影片中的盔甲动作,素材来源就是特斯拉的马达声。
比起F1的诸多限制,Formula E的赛场设置在城市的生活场景中,赛场内的无线充电板,在比赛结束以后可以作为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设施。
每一个赛场上的细节,都有可能在下一刻落地。时间间隔之短,更像是IT行业的迭代改进:在某一场技术马拉松或者推送之后,就已经出现在民用市场。
类似的做法,对于谨小慎微的传统车企来说并不多见。
不同的主办城市,高通不仅能评估当地电力设施的适用性,也让Formula E成为宣传电动车性能、操控和科技的机会。
这有一些像是谷歌的无人车,每一次行驶既是采集数据,也是宣扬理念。或者是特斯拉的高级辅助,每次采集驾驶数据的同时,也在改进自身性能。
这种开发IT项目的思路,正在更多的出现在新晋造车者的策略中,但能不能影响到传统车企延续多年的开发流程?
本次参加Formula E的除了蔚来汽车、FF这样的新秀,也有雷诺、迈凯伦这样的F1“常客”。新旧两种思路,也许正在一场比赛中纠缠。
科技视角、极客精神
《AutoR智驾》为新汽车而生!
添加微信:ZhiNengQiChe
关注汽车的智驾时代上智驾网(http://www.autor.com.cn)
合作or新闻线索提供,联系邮箱:editor@autor.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