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起亚K2于11月8日上市,售价与老款基本一致,在7.29-10.39万元。与之前一样,起亚与现代之间的车型都大同小异,只不过品牌换一换、样子变一变。这个新K2对应的现代版本也很清楚,那就是不久前上市的悦纳。刚开始,小编对这个车也不感冒,甚至觉得既然之前悦纳提过了,这个“起亚马甲”也就没必要再提。不过看过车以后,小编的看法有了点变化——虽然仍不够理想,或者说同样没做好本土化,但这回起亚貌似还是要比现代靠谱一点。
零突破,论风格比悦纳靠谱
新起亚K2的长宽高为4400mm×1740mm×1460mm,轴距2600mm。这个数据看上去与悦纳区别不大,长度长了20mm、宽度多了12mm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轴距和高度则完全一样。照这么看,新K2也有悦纳类似的问题——即它还属于小型车(A0级)的范畴。而从市场上来看,小型车还这么规规矩矩玩儿的,效果都不大好。不仅悦纳、瑞纳、K2等等,也包括像威驰这些。那么现在都是什么样的玩法?应该是像桑塔纳/捷达、科沃兹、福睿斯之类那样,用小型车平台拉大,做得跟紧凑型(A级)看上去差不多,这样会更有市场。例如桑塔纳/捷达、福睿斯这些,月销量都是K2这类小车的两三倍。
话虽如此,但我们真正看到新K2的时候,会感觉它明显与悦纳不同。从某种程度上,它的视觉效果更接近于桑塔纳、福睿斯之类,而悦纳则还是一副小型车的味道。原因出在哪?其实就是线条与风格的差异。悦纳的设计取向与之前另一个争议车型竞瑞有点像,即采用了短尾、大溜背、类轿跑的风格。这种风格可能在取悦潮派青年上更具优势,但对于这种以性价比取胜的A0级小车上,它的受众群肯定不如看上去主流的品种。这一点,看看市场上热销的同级车就不难找到答案。相反,新K2采用的风格、侧面线条,尤其是C柱的斜率和引擎盖的斜率,比老款K2还要更平直。这种设计就比较好地规避了以往小型车前低后高看上去不顺眼的味道。这也意味着新K2在适应人群上,会比悦纳、乃至老款K2更具广度。
配置靠谱,销量则靠优惠力度
技术上新K2的进步与悦纳类似,即主要体现在变速器上。其中6MT的影响力应该说不太大,但4AT升级6AT对于喜欢自动挡的人来说,感觉就会截然不同。
新K2的自动挡起步价比老款高了3000元,但除了变速器升级以外,配置的升级也不少,性价比是基本相当的。起亚采取这种组合,应该是觉得这会更符合主流需求。不过在小编看来,K2还是应该提供价格更低、配置也相对简化的自动版。
与悦纳相比,新K2的这种组合就显得合理多了。自动版的价格上,K2比悦纳贵了1千元,配置多了中控大屏、倒车影像、蓝牙和后视镜加热,音响喇叭也相对正常(四喇叭,不至于像2喇叭那样凑合)。
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到,起亚K2今年前九个月的销量是低于去年,也低于前年的。这说明K2的细分市场正在被市场无情的挤压。它要想在夹缝中求生存,就必须与前面所说的那些“大尺寸A0级”在价格上形成错位,也就是要比那些竞品卖得更便宜,才有其生存的逻辑。按照目前的指导价,这显然是完全没戏。事实上老款K2能够获得目前的销量水平,2万元左右的终端优惠是关键。那么新K2上市后表现如何,关键就要看它给出优惠的时间和力度了。
事实上,无论是现代还是起亚,在价格策略的思维上都还没转过弯来——明知道市场已不可能接受这样的终端价,却非要死扛着,定一个高的指导价再优惠,何苦来呢?如果新K2在上市时,指导价就来个“有力度”,可能最终的效果要好得多。
结论
韩系这两年确实流年不利。有人说这是自主厂商的功劳——自主车型的进步积压了了韩系的生存空间。有人说这是日系闹的——日系受欧美车系挤压后下沉,压缩了韩系的细分市场。这些原因可能都有,但其实最关键的,还在于韩系自身——产品的适应性、定位的调整都很关键。此次我们说起亚做得比现代靠谱,也大抵相当于“50步比100步靠谱”一样。韩系要想真正重回增长,还得靠本土化。好在韩系正在这么干呢——例如现代就已经正在研发名为CELESTA “大尺寸A0级”,相信起亚也会有对应版本。或许到这类车上市时,韩系的春天才会重新来临。